古浪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1 07:58:48

下山入川拓新路 产业富民奔小康

——古浪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李宗海

  古浪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任务,精准扭住“五年脱贫、八年小康”的节点要求,精准聚焦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富民产业培育,坚定不移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推动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针对南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扶贫投入巨大、就地脱贫困难的实际,古浪县坚定不移实施“下山入川”工程,从根本上斩断穷根,全力解决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2011年,争取启动实施了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利用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节约水量开发黄花滩8.62万亩闲置土地,规划建设10个中心村,搬迁南部高海拔山区4万贫困群众下山入川,实现易地脱贫致富。面对财政困难,资金十分紧张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和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部门、管理程序、管理办法“五不变”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切实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至目前,已开工建设9个移民点,整村整组搬迁南部山区贫困群众3285户1.56万人;正在组织搬迁移民1.03万人,年内可全部搬迁入住;计划搬迁1363户6135人,目前住宅工程已全面开工,明年7月底搬迁入住。

武威市新建的古浪下山入川搬迁移民住宅小区。

  为解决贫困群众在发展中缺资金难题,古浪县紧紧抓住“妇小贷”、双联款、“双业贷”、精准扶贫小额专项贷款等惠农贷款政策机遇,着力在让群众“贷得上”、将贷款“放得准”、把贷款“用得好”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了农村资金缺、农民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100万元成立担保公司,筹措2亿元作为担保资金,积极创新担保方式,解决担保难问题;多次到省、市金融机构争取,工行、建行、甘肃银行先后在古浪设立营业网点,农行、信用联社在乡镇、村增设营业网点4个,金融便民服务点36个,“四融”平台152家,投放设备428台,真正把银行设在了群众家门口;组织双联干部、乡镇部门干部和金融机构职工进村入户、上门服务,对群众贷款进行集中调查、集中审批、集中放贷。为将贷款发放给最需要的群众,将易地扶贫搬迁和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重点,集中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贷款60.41亿元,惠及10万多农户。其中,2015年发放各类惠农贷款18.95亿元。针对今年预脱贫的1.27万户4.96万贫困群众,市列精准扶贫补助资金4960.5万元,目前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精准扶贫贫困户。

  古浪县按照“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要求,同步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按照“户均两座棚、人均一亩林”目标和“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以反季节瓜菜、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种植业,以酿造葡萄、皇冠梨、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肉羊、肉牛、獭兔为主的设施养殖业和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至目前,全县建成设施农牧业17.63万亩,户均达到2.3亩,畜禽存栏量达到330万头(只);发展特色林果32.41万亩,人均达到1亩,果蔬产量达到48万多吨,2015年群众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近60%。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