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史录选 | 对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考——参加第二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有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25 14:59:43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关注教育启迪未来

史录选,现任甘肃省泾川县丰台张观察小学校长。从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甘肃日报》《福建论坛》《当代教育家》《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班主任之友》《未来导报》《创新教育》《教育观察》《中国西部教育版》等十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90余篇,从2009年接触博客以来,写了1073篇博文,本人先后获得过泾川县“优秀班主任”、平凉市“第一届青年教学能手”、平凉市“骨干教师”、平凉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对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考

——参加第二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有感


丰台张观察小学   史录选


1023日,第二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在甘肃省平凉市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公益组织负责人、教育局长、校长及教师代表400多人参加,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会议。短短两天时间,我聆听了二十多位专家老师的报告,参观了三所学校,受益匪浅。

1
思考之一:办学理念要切合实际

上个月,我和一个学生的家长闲谈,当我谈及到“办学理念”时,这个家长顿时狂笑,用一种不屑一顾的口吻说:“一个农村小学谈什么办学理念?”当时,我内心惊恐不安,过后,我又和几个老师说起此事,他们也有同样的看法“校长,还是把调门扭得低一点,办学理念这是大学才做的事情。”过后,我阅读了《中国教育会好吗》这本书,该书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他说,农村小规模学校不是一个过渡形式,将会长期存在。小班小校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为此,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将会更加艰难,尤其需要适合于当地的一套办学理念。他在谈论到教育目标时,多次应用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好多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考虑:办学理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学校要不要这个东西?近年来,日益严酷的应试教育,对分数的片面追求,高度功利主义的导向,是教育进一步背离了人性、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大多数人只是重视结果,班与班、人与人总在比,哪一个分数高?却总在忽视教育过程,忽视教师素养的提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是这样的重视分数,越是导致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低分弱能。生命化教育家张文质的好多书,比如《教师的“微革命》《生命的见证》等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一种认识——教育质量是一种生命化综合运作的结果,学生的生活,唱歌、跳舞、画画、演讲、打球、游戏等都会助长教育质量的提升。单纯的只抓知识不要琴棋书画的教育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在这次中国农村小规模教育联盟年会上,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如何界定办学理念的问题。江西弋阳的方华局长,他的办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对学校的评价上导向教育公平。从2014年开始,弋阳县将学校的评估考核指标改为“辍学率”“关爱率”“平均分”,关于“辍学率”的考核,一个班级如果有一名学生辍学,则此项考核分数为0;关爱率是考核班级后20%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真正地尊重了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另外,我参观的三所学校(野雀小学、上杨小学、八里小学),当时,我在用手机拍照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这样想:这才是真正融入学生生活的教育,教室的每一片角落,校园的每一块地方,无不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野雀小学的教室陈设很有特色,教室后面,柜架上陈列着图书、体育美术器材,还有学生洗漱用具;上杨小学弘扬崆峒武术精神,强身健体特别突出;八里小学的书法几乎遍布校园的每一块地方,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活动的书法。以上这些特色,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为啥没有这样去做?这就是一个办学理念的问题。四川绵阳谢云老师有一本书《禅里的教育》,这本书里说:“教育是一场修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求真、向善、尚美的一代代新人。丰子恺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喻为“学校的妈妈。”如此说来,只要是学校,不论大小,必须要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办学理念,不要总是认为学校学生只有十多个或者几个学生,就不要办学理念了,我们的教育要为每一个人负责。学校是否有没有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不是切合实际,这也是衡量一个校长是不是称职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一。

2
思考之二:教育情怀要付诸行动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个良心活,教育是和人打交道,有人认为教育只要有情感就可以了,这种理解有些偏激。如果只有情感,整天对学生嘻嘻哈哈,这样的教育有效吗?情感是不是换做一个词:情怀。从这次年会上,我们不难看出,十多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从他们一个个的报告中,我感到了他们是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梁晓燕女士,头发已经花白,但她在台上慷慨激昂的主持,一阵阵博得我激动不已。这些做公益事业的人,不为名,不图利,静下心来,各地四处奔波,为了什么?不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炽热的教育情怀吗?我所参观的三所学校,一个个老师,我无不感受到对教育的敬业和热心。校园的每一朵花草,每一幅标语,不都是凝结着老师们的汗水吗?我们有的老师一旦提及到美化校园,总说“没钱”或者“太忙了”,这些话语是不是折射出这些人思想颓废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个词“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杨东平教授在《中国教育会好吗》一书中,多次提到“教育变革”的问题,他认为让教育变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在民间,好多教育问题可以在基层解决,不要总是指望高层有什么指示。杨教授多次提及到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即营造书香校园。我们试想一下:在我们的学校,真正读书的教师有多少?朱永新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通过阅读和师生共读,让教师找到自信和生存的价值,在网络和高技术的时代,阅读尤其重要。”朱永新话语中蕴含着这么一层意思:为自己而阅读,为教育更要阅读。阅读就是另外的一种教育情怀。今年暑假,我在湖北武穴参加“教育行走”夏令营时,山东的一个老师对我说:“我一直把教育事业当做我的生命,正因为这样,我获得省特级教师是应该的。”方华局长说:“如果我们的老师把学校的事情当做一回事认真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如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好多老师难以静下心来,抱怨、等待甚至观望,这样,长此下去,美姑娘很快会变成丑太婆的。《禅里的教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育是让人年轻的事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心智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林林总总,归结起来,其实就是知与行的问题,是否有没有一种教育情怀,首先要看有没有行动,行动大于心动,同样一件小事只要真正行动了,这就是情怀付诸的开始。

3
思考之三:教育眼界要拓展延伸

朱永新主编了一本名为《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我读后悟出所有的特级教师除了自己有一双敏锐的智慧的眼光外,更为重要的是把眼光看得很远,很广。正因为这样,他们一个个才不同于普通教师而成为“特级”人物。本次年会上,我所参观的三所学校,办学思路是创新型,具有前瞻性。比如,同样的一间教室,把图书、器材从专门的图书室、器材室搬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场所教室里面来,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变化,而是体现了校长的一种管理思想,即教学实用化,教学学生化,特级教师陈日亮说:“一个教师、一个校长必须要有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必须从一个根本的问题开始,思想始于困惑。”设立专门的图书室,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思考:学生能不能保证随时到图书室去读书?把图书搬到教室,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读书,方便多了,方便可以带来有效。可,我们偏偏有好多校长非要遵循传统,设立一个“有名无实”的图书室,这只是一个“图书空壳”。教育眼界拓展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把自己的脚步”往外挪。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自费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教育行走”夏令营活动就很好,我通过亲自参与,与全国各地的名师零距离地接触,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对教育奉献、潜心钻研的一种正能量,他们好多老师出版了自己的教育书籍,我们阅读这些身处一线老师的书,贴近我们的生活,贴近我们的教育实际,我们获取的不只是一种精神,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眼光,张文质的书教会我“自己必须不断地变革”,南京名师柳咏梅的书启迪我“教学必须不断研读”,四川谢云老师的书让我懂得“是教师就要成为‘异类’的教师”,本次年会的那些公益组织让我懂得“教育必须为善,教育必须为爱,教育必须为痴”。另外,教育眼界的拓展,最简洁的就是坚持阅读,读他人的做法,读他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不足。

总之,这次教育年会给我的感召很大,作为一个村小的校长,如何管理所在的学校,如何让每一个教师获得幸福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学校就是乐园,让师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需要校长亲力亲为,深入思考,敢于实践,成为“真”校长,即找回真实的自我,给师生一种真实的教育!


 




往期精选

【教学研究】陈烈莲 | 小学混合四则运算

【教师文苑】鲁成成 | 中华情·复兴路—敬献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周年

【教师文苑】李尚红 | 我向打架的学生说“谢谢”

【最美乡村教师】不忘初心老校长——段仁信

【教师文苑】李旭勤 | 秋叶说(组诗)

【教学研究】吕凤琴 | 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我教语文的点滴体会



 

欢迎大家在底部留言互动哦!



-征文及稿酬说明-


“泾川教研”微信平台现面向广大教师征稿,要求:1,教研论文,有深度,有见地。2,教育话题,新颖,独到,实际。3,文学作品抒写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为主,要求内容真实,感情充沛,积极上进,切忌编造。 稿件请以word附件发送,附个人照片,200字以内简介,注明工作单位,来稿需经过严格校对,确保无误,否则本平台不予以登载。所有来稿文责自负,稿件一经在平台登出,请作者本人关注本平台,并进行转载宣传。

稿酬份额分配平台将根据赞赏额对作者进行稿酬发放,稿酬标准:赞赏总额59%发给作者,剩余的41%作为平台运营和助教资金;特别指出:泾川教研微信平台成员的文章赞赏额全部用作助教资金。助教计划(赞赏额累积到一定程度):购买文具、书籍、简单生活用品等,捐助给条件较落后的学校的孩子。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如有疑问,请发邮件咨询。


微信号:jcjy1662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关于我们

首席顾问:曹宁子

主        编:李旭勤

副  主  编:吕斐英

编       委:王怀郎    朱忠骁

                   贾希平   张保成

                   史兴华   席林成 

                   雷红星

编        辑:杨红林   薛小伟   

组        稿:王文选   袁    莉

                   赵小伟   史小琴  

                   史乐乐   刘    鑫

                   薛智渊

微信平台:jcjy1662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