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 | 关于牛奶和枸杞的品质,宁夏农科专家有话要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20 12:09:53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学院与企业和地方联手开创了宁夏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精彩内容~

关于牛奶和枸杞的品质,宁夏农科专家有话要说

《新商务周刊》记者 王西平


 “” 爆发,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优质牧草上;枸杞病虫害爆发,农户大量喷洒农药……这些问题都关乎国计民生,宁夏农科院植保所多年来利用科技优势,从食物源头上筑牢质量保障,致力于农民增收致富,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粮改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下,宁夏农科院植保所取得了新突破。


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该所在枸杞害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品种抗性鉴定等基础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尤其在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和安全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院地合作”的运行模式,对农民和企业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后,优质牧草产业回归


宁夏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张蓉,是一位吃苦能干的女性,1987年大学毕业后,她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植保所,一干就是30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她目前主攻牧草和枸杞两大科目。


优质牧草产业是宁夏党委和政府确立的“1+4”产业之一,但长期以来产业效益低迷,主要原因是缺乏可突破苜蓿产业持续发展瓶颈的重大技术,缺少苜蓿主栽品种,宁南山区苜蓿机械化生产水平低下等等。


对此,张蓉表示,“‘十五’规划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政策使得苜蓿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这期间,我们基本上把牧草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规律,主要病虫害的检测预报与防治技术都建立起来了。


‘十一五’期间,牧草走入低谷,由于没有政策扶持,许多企业纷纷退市。我们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在机制上创新,在实施监测、技术支撑以及预测风险上取得了成果,。”


2008年,,“” 爆发,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优质牧草上。“这个事件其实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给消费者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又让国人清醒地认识到绿色苜蓿养殖奶牛的重要性。”,张蓉说:“苜蓿是一种蛋白饲料,过去我们中国人养奶牛不喂苜蓿,所以乳蛋白提不高,只能添加。这个事件发生后,,请求发展苜蓿产业,支撑中国奶业安全。国家非常重视,‘十二五’期间便起草振兴民族奶业行动,组建专家团队,针对攻关节点,在苜蓿主产区设实验站,通过技术示范大力发展优质苜蓿。我们宁夏也设了个实验站,院里要求由我来挑起这个担子,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


“为这事,我考虑了整整一两个月,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作为实验站不仅要育种、栽培、质保,而且涉猎收获 、机械、加工、产业经济,方方面面,非常考验组织和协调能力。为了不负众望,我咬牙接过了这个担子,组织了一个强大的团队,产学研联合攻关。”张蓉告诉记者,“团队建成后,我们建立了5个牧草主产站,6个示范基地,其中包括宁夏农垦茂盛草业有限公司。”


张蓉介绍,在牧草走入低谷那些年,许多草业公司纷纷转行,茂盛草业却硬是坚持了下来,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老总张新勤亲自背着草捆卖草。到了“十二五”时,茂盛公司已经成为全国十大草业公司。据了解,当初建实验区时,张新勤主动为农科院提供实验土地,并花费两个月时间,将其修整一新,如今经过5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全区核心实验区。


研发小型机械,解决坡地收割难题


从2011年开始,产业部门给张蓉团队提出了一个问题:苜蓿在宁夏种植了这么多年,却没有技术,没有一个主栽品种,后果在于,苜蓿作为5年生的牧草跟农作物不一样,一旦品种选错就会彻底绝产,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张蓉表示,“没技术”主要体现在要么不施肥,要么盲目施肥,“我们团队在‘十二五’期间主攻的方向就是高效施肥技术,为此针对灌区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取得了高产效果。旱区条件受限,这项技术实施不了。另外,关于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我们也建立起来了,并做了规范,实现了标准化,这些技术实施3年来,目前在全国已经非常领先了”。



据了解,在宁夏南部山区实施新技术受限,主要原因在于坡地种植,不仅高效施肥无法实现,而且大型机械进不了,实现不了集约化生产。张蓉表示:,“一年收四茬,光靠人力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好多工作就无法开展,规模发展无从谈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2011年,农科院从中国农业大学请来了牧草专家,到南部山区考察后,发现苜蓿收割的确是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黄土丘陵区,包括甘肃、青海、山西、陕西等,同样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德成教授经过两年的苦心研制,终于研发出了一款能爬坡,能拐弯,具有割倒、压扁、形成草条功能,全程低损耗的小型机械,通过田间实践,效率非常理想。


机械设备有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张蓉说让千家万户买机械显然是不实现的,“于是我们与彭阳县草原站联合探索机制,选定该县草庙乡牛湾村作为试点,与农户达成协议,让企业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下订单,根据农户种植规模,按标准化收取收割费,带动率非常高。就这样,解决了牧草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优质高产苜蓿标准化成果,得到了专家和产业部门的认可。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并批示加强推广力度。”


生态调控技术,让枸杞远离病虫害


枸杞的问题重点在于质量安全,因为消费者非常关心农药残留的问题。


从2003年起,张蓉带领团队执行一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这个项目叫农药枸杞病虫害安全使用技术平台。


十年磨一剑,一直到2014年,29种化学农药残留和农险评估全部做了出来。接下来亟需出台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为什么要出台标准呢?张蓉解释,“枸杞农药残留超标与否无据可依,多批次枸杞出口时遭遇农药残留‘技术壁垒’而被退货,成为我国枸杞出口和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因此,当前要推动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枸杞产品国际竞争力,亟需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


为此,张蓉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6年7—-8月起草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10月下旬形成了《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送审稿,。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有机枸杞,这是好事,但是枸杞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如果控制不好,就会颗粒无收。”张蓉举了一个例子,她说,“宁夏大地生态有限公司2013年在中宁建基地种枸杞,第一年不挂果,没什么病虫害,到了2014年春天,企业开始对外宣称,‘我们做有机枸杞,不施化学农药’,这个出发点自然好。当时我们双方已经建立了院地合作模式。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基地察看,发现枸杞已经有了瘿螨病害,提醒企业必须上农药,否则一旦大面积爆发再用农药就很难控制了。施药的配方也给了对方,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错失4月份关键防治期,到了5月下旬,瘿螨果然全面爆发。这下企业急了,可惜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机。那一年,大地公司的枸杞基本上全部走了低端市场。对方后悔前期没有用我们的方案。让企业尝到了苦头,从那以后他们配合非常积极,老总还说,‘一切听你们的’。到了去年,我们抓住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科学用药,结果当年的枸杞产量高,质量好。现在企业对我们非常认可。”



谈到今后枸杞病虫害防治的方向,张蓉说出了一个新鲜的词:“生态调控”。她说,“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防治,都离不开农药,但一定要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做好生态调控,也就是说,首先得把病虫害控制住,然后再用生物农药的方式把它稳固住。目前大地生态已经辟出150亩地用于‘生态调控’试验。从去年开始做抗性鉴定,然后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比例对一些功能植物进行栽种,将枸杞与当地有经济价值的红枣、苹果实施套种,完成了一个适生作物的调控区,通过一年的观察,我们发现那个试验区的病虫害发生非常少,可喜的是病虫害的天敌一下子上来了。这个技术目前还在实践阶段,我希望两年后,出一个技术参数,做一个模式,然后进行全面推广,让枸杞摆脱完全依赖农药的现状……”


《新商务周刊》

关注商务领域 风云变幻的新锐杂志



宁夏智库是《新商务周刊》杂志运营的由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发起、自治区商务厅

承办的“宁夏专号”


宣传合作联系电话:白总  1348865509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回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