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周末 | 我们都在向死而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2 06:52:20


这世间总有痛。

在这几天里发生了这些事。


甘肃杀了四个孩子后的母亲、乔任梁、前几天在教学楼一跃而下的那位同龄人。

他们相同的结局都是死亡。


在给四个孩子灌下农药后自己的母亲,困囿于抑郁无法抽身的乔任梁和那位同学,他们死得干脆,也猝不及防。或者说,被报道的死亡大多总是猝不及防。死亡成为了意外,于是就有了降格为谈资的资格。


对于死亡的原因我不想多谈,只是这几件事引起了我关于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的疑惑。



第一

 生命教育真的可以起作用吗?




我想我们大约从小就被教育,生命无take two,它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云云,但是为什么该跳楼的还会跳,该绝望的还是会绝望?生命真的可以被教育么?


不禁回想起中学阶段那些数不尽的励志讲座,还有媒体大幅报道的小鸡腿尼克,新东方俞敏洪,马云创业,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生命意志让我们感慨万千,但为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真正的苦难的时候,这样一些振奋人心的事迹却无法内化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


这个答案,谢敏老师把她的看法告诉了我,她说,生命应当是感悟,而不是教育。

当我们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直面死亡的恐怖,不管最后能否逃过一劫,这都是一次对生命新的认识。


有惊无险固然是最好的命运,如果运气不好,尽了一切努力之后依旧无法改变结局,生命必须消亡,那么在最后这一刻,那想要撕裂我们的灵魂汹涌而出的生命意志,都将彻底打垮那个曾经意欲轻生的自己,此刻的不得不死而死应当是你个人精神升华的礼赞。这样的人真不多,比如王国维。


毕竟,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深以为然。



第二

 死亡教育什么时候开始?



我觉得真正的生命教育应当是死亡教育。虽然孔子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但是如果不理解死亡,认为死亡是一个工具,无论是威胁还是抗议,对人类这个种群是不尊重的。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死亡是一切的终点。中国人对死亡避而不谈,从前的君王后妃死了,叫薨了,归西,死的避讳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而这一切都延续到了当下的中国家庭中。


我们一直都缺乏了对死亡的认识,小时候家里有人走了,家人或痛哭流涕,或无动于衷,我觉得很惊异,同家族的人面对死亡,为什么情绪会有这样大的不同?当我又开始意识到每一年我的生日都在告诉我们离死亡又进了一步,愉悦竟变成了惶恐。


对死的避忌和不肯直面,或许就造成了对死的误解。




既然清楚了死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这毫无疑问就是生命价值的真正体现。就我看来,死亡教育应当尽早开始,小孩往往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稚嫩,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命题,任何人都无法隐瞒,与其让他们长大以后濒临绝望想要,还不如提前预防,直接挑明,毫不保留,并且相信他们的判断,这样或许能够降低一些的比例吧。


前天看《光荣与梦想》的时候,在刚进入大萧条的时候,失业的人几乎从未想过,他们宁愿将失业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也不愿归咎于社会,与他们相比,现代人的精神怕是越变越脆弱了。




文字来源:姚颂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