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长征是什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7-31 10:40:53

【历史记忆】1936年9月,,就选定了会宁。:“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2日凌晨,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

  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一件中国历史事件,其次长征是一次成功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1月,共历时2年整。

  长征的主体:中共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人数:起始约30万,最后幸存3万多。

  长征的行程:二万五千里,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

  长征的起因: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面对敌强我弱,四面埋伏的严峻形势,红军直投无路,唯有兵行险招,被迫开始万里长征。

  长征经历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长征的意义:

  虽然损失严重,但长征最终保存住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如果没有长征的成功,,历史或将改写。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大大小小战役380余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地区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山城堡集会,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的官兵第一次相聚在一起。:“三大红军主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

  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回首长征,我们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多人踏上长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八千人。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三万三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踏上了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一支 

红军武装——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踏上长征之路,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全军兵力最多时不足八千人,最少时兵力只有一千多人。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冲击了这个东方大国之后,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来了,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布热津斯基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长征是突破了国度、。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

  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经过了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人类一000年》对此评价道:“从此,。,他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看到了农民推翻了几百年来的帝国主义统治。”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史诗。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