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1)——小街春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2 14:09:25


【《铁炉塬》原照片严禁它用,否则后果自负】

        邓海东,小名邓六根,一九四0年生,祖居鈇炉鎮街西村,一九六五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物理系,曾在四川国营建安仪器厂工作,后支援三线建設调甘肃天水国营庆华仪器厂,先后任处長,副总,代总工等职,职称为高级工程师,現退休居住甘肅天水市。



       美不美家乡水,親不親故乡人。我虽身在异省他乡,却十分怀念生我养我教我长大成人的鈇炉塬,梦遊那美丽的田野,村鎮,回忆那親历的、听说的陈年往事。我曾想写一本为鈇炉塬树碑立传的小说,可惜的是在五七年,一些老师被下放,其中语文老师多,再加上当时有个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选择了理工科。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电子设备的研制,文学水平不高,难以写出像白鹿塬那样的文学作品。今写一些故乡的点点滴,表示怀念。


这张照片上的建筑物应该是前段时间拆除的铁炉街道最后一座老建筑


        提起鈇炉古鎮,首先想到的是街南十字那高大雄伟的戏楼。长宽约二十米高约二米的楼台用青砖砌成,南北拱形通道可通马車,东西通道窄小,只容一人弯腰通过。不知什么原因,南口一直被堵死,这倒使楼道内冬暖夏凉。小孩可在此玩耍,路人在此歇脚,乞丐在此栖身。台上东西南三面墙也是一砖到頂,前台后台有木门花格窗隔开,上部有山水人物画。我曾和发小们沿花窗爬上前台的木制天花板去掏野鸽蛋。頂部两面流水,四角翹起,四只风鈴随风而响。屋背上有”天下为公”、“地下和平”八個鉄制大字,估计戏楼建于民国初年,是鉄炉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省上或县上的剧团每年来演出一、二次,一些集会和大的庆典活动也在此举行。我见过甘陕川三省不少古戏楼,就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伏羲庙的戏楼,沒有那一个有咱鈇炉的戏楼高大雄伟。 

        戏楼南约二十米有座玉皇楼,建築規模比戏楼小一些,沒有楼梯,平時人无法上去,位計有活动時才搭木梯。从下面透过楼上的窗子可以看見玉皇大帝、风神、雨神等泥塑像。 

        街北口十字有座砖木结构的湘子庙,是人们求神保平安的场所。由于那陣年纪尚小,不记得庙内供的那路神仙。只大约记得庙里的神像有的面目和善,有的手执双劍,有的怀抱钢鞭,令人生畏。据說庙是种邓二姓人所建,里面沒有和尚道士,平時也无专人管理。除大年初一香客较多外,平日进去的人很少。

        逢到夏秋干旱无雨之年,人们在这里举行取水活动,记得五十年代初还搞过一次,其过程和小說白鹿塬中所描写的大致相同。 解放初破除迷信,小学的一位体肓老师帶领高年级学生,捣毁了庙内设施、把所有的塑像扔进庙西操场的坑,从此“神去庙空”。也許是巧合吧!第二天该老师上南山打猎,被人头蜂蜇的鼻青眠肿,头若巴斗,有人说这是报应。 大煉钢鈇吋,这两楼一庙被彻底拆毁,其木料和铁制品大概进了土煉钢炉。


一张铁炉老照片


        那時除专业照像师外,会照像的人极少,这三个建築都未留下影像在人间,能记得的人怕也不多了。 古鎮处地偏辟,交通不便,既无厂矿企业,又无旅游景点,绝大多数人世代以务農为生,只能靠农副土特产换零化钱。人们普遍都不太富裕,五六十年代更是如此。因而小鎮平日有些冷清,街上往来的人也不多。









以上图片均是铁炉街道老照片


        但当每逢上会(赶集)之日,四方客商云集,百姓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街,有時会把约半里路長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街南口的柴草木料市、瓜果市,街西村大槐树周围的牲畜市,街北头的菜市,人们进进出出,討价还价,熙熙攘攘。饸饹、凉粉、粽子、豆腐脑、油糕、麻花等各种特色小吃摆滿一街两行。“红沙瓤赛冰糖,二分錢掮门扇哩!”、“煎火豆腐”、“热粽子,老嫂子来,吃呀满拿呀!”……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彼起此伏。大人小孩听声而去,闻香止步。五六十年代物价低,五毛錢能吃饱喝好,还能买几根大麻花提回家。我最爱光顧小書摊,翻看三国演义、薛仁貴征東等古典小说。偶而也买上一二本,但都是不到一毛錢的奏腔小剧木,如断桥、二进宫等。 



现在仍保留在西刘村刘宝会老人家里的秦腔剧本


        公私合营之后,街上商舖銳減。别说商販,就连自产的瓜果、鸡旦、草帽等也不许上街自由买卖。在街上做点小买卖就像做賊 一样,人们不得不時刻提防市管人員, 否則可能货物被收沒。


铁炉街老照片


        改革开放之后,我经常打问家乡的情况,得到的回答都是变化不大,唯到县城的路好了、車多了。四年前我曾回乡探親,看到古鎮的确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街上的商舖多了,即使不逢会来来往往的人也较多。令人遗憾的是昔人熟人多己故去,走在村道上几乎无人打招呼,我真有“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見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感。 愿鉄炉鎮早日旧貌变新颜。

 

现在仍保存好完整的铁炉街邓姓的一幅神轴子


       生我养我铁炉塬,这里有你、有我、还有他(她)。《铁炉塬》公众号自创建以来,得到铁炉塬内外、及热爱铁炉塬的各界人士鼎立支持和热切关注,成为一座联系铁炉塬内外的坚固桥梁,或许您已看到许多《铁炉塬》所发出的内容,但您还没有关注《铁炉塬》,请您长按并识别该二维码,关注《铁炉塬》,宣传《铁炉塬》,并把您所知道的铁炉塬的点点滴滴通过微信及其它方式传到这里,为《铁炉塬》注入新鲜血液,让铁炉塬的生命更具活力,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投稿邮箱:1192527054@qq.com

版主微信:韩向阳   13484819977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