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父亲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16 15:08:17

写在父亲去世十周年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祭奠我亲爱的父亲!



祖上略述:“我们家世代耕读传家,以德孝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在前清,曾因家里一年连出七名秀才,而闻名乡里“上了坂头坡,秀才何其多”就是我们家当时的真实写照;有年除夕夜,家里来了个梁上君子被家人发现,并要将其扭送官府。情急之中,先祖制止住家人,并为其准备了过年用品和一笔钱财,先祖以德感人的事至今广为流传;清未闹年馑,爷爷亲伯叔兄弟十二个,走的走,逃的逃,最后有音信能联系上的只有弟兄三个。爷爷在快五十岁时生育了父亲。爷爷早年因家境败落出外谋生,后来渐渐发迹,曾被公众推举为早胜商会会长,但爷爷致富不忘乡亲,曾为村捐款建庙修巷道,至今还在被人称颂。”


为了寄托儿女们对父亲的无尽哀思,同时也为了启迪后辈子孙不忘祖恩,传承德孝,我含泪写了这篇文章,不妥之处还请哥哥姐姐们批评指正:


农历二月初七是父亲的忌日,他老人家去世整整十年了。父亲的一生,是平凡却很充实的一生。父亲从小勤奋好学,十岁就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除了平时在私塾读书、在外写字卖字外,更多的是为当时的甘肃早胜公府服务(爷爷当时在外做生意所在地),父亲十三岁时随祖母转辗咸阳经营京广杂货。在此间,父亲一边帮祖母经营杂货店,一边继续努力读书写字卖字,非常幸运的被当时部咸阳驻军将领,赵寿山师长巡视城防时碰见并赏识,遂收留并充当准蔚司书,专为其服务。

      

父亲七岁丧父,少年时随祖母漂泊在甘肃宁县、陕西咸阳一代,十五岁正值,血气方刚、一身英胆的父亲毅然投笔从戎,曾参加过中条山战役,、黄埔军校等。,,被编入西安陆军军官学校任教,,给组织没提任何要求。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坦荡无私的人,从不给国家增添一分钱的负担。


农业社时,父亲在村里曾担任大队总会计、总保管,掌管着全村的粮食财产。饥饿年代,家里揭不开锅,母亲给父说让暂时借大队点粮食,被父严厉的拒绝了。父亲宁肯每天天不亮下沟为大队饲养室担几担水来换取窝窝头,也不会为自己搞特权;上级为大队分配到一批风箱,母亲也想为家里争取一个,父亲摇摇头,然后不声不响的坚持下沟砍柴换钱,再买风箱,把不多的指标让给更需要的人。为此父亲还因砍柴摔断了自己的腰,他就是这样宁可苦了自己,也绝不贪公家便宜。


父亲是一个积极向上、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在林业科研方面,父亲曾研究出桐杂一号、桐选二号两项成果,获得国家二级成果奖,并出席国家林业会议,得到了当时的国家林业部长、林学会长吴中伦的亲切接见。为此七十年代未我们南顺村曾被确定为“国家优质泡桐苗种基地”。父亲组织并承办了西北联办苗圃,为全国供应优质泡桐苗种。一时间,不但我们南顺全大队每户参与,就连周边大队都要求加入。全县最早的万元户就出自我们南顺村,从此富了一方群众,也积累了集体经济。泡桐苗紧俏,有的群众趁机掺假,将棉花杆剪成桐根长短,加在桐根里面卖钱。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每一根苗木种根他都亲自检验,严把质量关,并把掺假人员叫到场部,耐心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再穷也不能做昧良心的事,人穷,志不能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的一个暑期,两个侄儿在沟边玩耍,大侄儿突然看见不远处坡下有些四处飘落的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票子,两个侄儿沿着坡道往下捡,足足捡了近千元,之后满心欢喜的回家交给了父亲。父亲很认真的数了又数,共九百八十元。这么一大笔钱,丢钱的人肯定非常着急,捡到钱的父亲也着急,他静静地守在家门口。等了大半天没敢离门口一步,害怕错过找钱的失主。下午,父亲看见本村燕方贵和妻子在坡上坡下低头仔细寻找着什么,他便上前问方贵找什么?方贵说没找什么,父亲又问是不是把什么东西丢了?他们两口子迟疑的互相对望一眼,又看了看父亲低下头没有说话。父亲猜想他们正是丢钱的失主,让他们到家来领。果然,丢钱的正是方贵,他为本村的养殖户找来了客商,下沟准备收购养殖户的山羊。因天气炎热,方贵媳妇帮客商拿着装钱的衣服,没料到衣服拿反了,上衣兜的钱全漏了。父亲一五一十的把捡到的钱全部交还给方贵,方贵数了数和他在沟边找到的一百二十元不多不少刚好一千一百元。失而复得的金钱不仅挽回了方贵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挽回了他的信誉。方贵感恩父亲,敲锣打鼓的送来了“拾金不昧”的大牌匾。还有一次,父亲去本村龙海叔的商店买奶粉,他给了龙海叔十元钱。两人说着话,龙海叔找父亲钱,他也没看,顺手就装进兜里。回家后父亲感觉不太对,把钱拿出来数了数,怎么找了九十五块五?父亲急忙去商店找龙海叔,说刚才把钱找错了,龙海叔还犟着说他做了一辈子生意了,不会错。当父亲说明缘由并退还找错的钱时,龙海叔懵了,原来他是只顾着和父亲说话,错把十元当一百元找给父亲了。龙海叔紧握父亲的双手感动的说“老哥,难得遇上你这样的好人啊!”


父亲恪守孝道,在村里被人们传为佳话。贫困时期,他长期为祖母从南京邮购药品,为一单方曾涉险从黄河中心取水为祖母煎药;祖母得的是顽疾,父亲衣不解带,昼夜侍奉。父亲每每提及祖母,总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用他的质朴和纯孝为晚年的祖母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子孙后辈们传承了孝道。


父亲喜好农业科技钻研、酷爱书法,精通文墨。、县;获国家多项园艺、林业科技成果奖;被省农职办评为高级农艺师;受邀全省科技讲座,15年间累计讲座300余课时、受训人数在4万人次以上;父在花甲之初承蒙党恩,,也实现了他一生的愿望和追求;父亲著有《标准草书入门》、《家史略转》及园艺、林业论文数十篇留世。这一项项荣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坦坦荡荡的人生态度。古稀之年,父亲仍手不释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时时博文强记。同时,还组织全家在读的学生,掀起全年学习竞赛热潮,耐心辅导孩子们,要求天天写日记、周周有周记、月底有评比,端正了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了他们上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益,为他们以后上大学考研以及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转瞬间父亲巳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然而父亲的音容笑貌和崇高的精神风尚,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坎上,激励着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简介:一颗树,原名李宇柏,热爱文学,喜好摄影。曾在中国水产、陕西渔业、陕西农村报等杂志发表数十篇文章,现供职于合阳县水产局


本期编审:金水   编辑:周洁

请扫描文章下面二维码

关注《金水》文学微刊

合阳本土文学第一眼

合阳人写合阳的文学

合阳文学里最耀眼

最有影响力的

《金水》文学微刊

投稿邮箱:290160438@qq.com

                 1825341594@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