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村落有美名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20 12:06:04

地名都有属地特色,譬如江南的村落,多有堰和塘的后缀。堰是拦水的堤坝,圆为池方为塘,其中的圩塘,就是在低洼地带构筑的防水塘子。不管是堰还是塘,都是江南特色,到处都是水。

老家的地名也很有特色,因为是历史上的边关地带,所以交通要冲的乡镇名称,后缀多是堡和营,一望而知是驻扎军队的堡垒和营盘。至于自然村庄的名字:塬是高处的平地;沟是洪水冲涮的某处沟壑;至于磨,则一定是依了河,河上有水磨了。

半生走南创北,也不知走马观花过多少的地方。感觉地名起得最好的,还是泾源的胭脂峡,和附近的两个村庄,分别叫上胭村和下胭村。

泾源即泾水之源。路过的时候是夏天,看到路旁的村名,大吃一惊,想着这在历史上向来都是蛮荒的地方,何以会有如此好听的名字。于是驱车走了一趟,是普通的回民村庄,感觉并无特别,心里也明白,这些人都是同治回民起事以后,左宗棠安置的陕回残部繁衍生息而来。

再往前走,就到胭脂峡了。一泓清水流淌在峡谷间,两旁青山如黛。虽然没有江南的妩媚,到底是苦旱的西北少有的胜境。

不得其解,查相关的资料,才知道春秋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个焉氏的部落,胭脂一词,当为近音演化而来。

就想起这偏僻的小地方,其实很有来历:附近的页和子和周家嘴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一旁是六盘山,有天池曰灵湫(北联池)者,古称雷泽、天镜,传说是人文始祖伏羲感孕而生的地方。春秋时代,灵湫是乞雨求神的祭祀胜地。秦始皇一统六国,听儒生卢生说亡秦者胡也,就派蒙恬率大军三十万,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临河为塞,屯垦征守。贾谊在《过秦论》里形容当时的形势是: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秦却匈奴至黄河北,设北地郡,建有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秦始皇曾北上巡游,亲到六盘山的灵湫,祭祀天地,昭告伏羲。

秦末天下乱,一时多少豪杰,只顾着中原逐鹿,边塞的事情顾不上,于是匈奴乘机南下,收复旧土。

汉定天下,刘邦一度北伐,却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围了七天七夜,险些回不去了,还是陈平贿赂了冒顿的爱妃,枕头风吹着解了围。从此以后至文景朝,汉朝对匈奴,都是巴结的和亲政策。武帝始用兵,却匈奴出河西走廊,匈奴号哭:

夺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夺我胭脂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河西走廊的胭脂山在甘肃山丹县,距泾源的胭脂峡还有一段距离。曾经为匈奴所据的胭脂山还没有亲历,这泾源的胭脂峡,山谷里有一川清流。

夏天的一天,晴空万里,我路过胭脂峡,惊诧于她的美名,停车下河,掬一捧水扎在脸上,感觉到一种沁人心脾的凉意。

我想起了1871年,左宗棠平定西北五省的回乱,将部分陕回的残部安置在泾源。他们都是文盲,衣不蔽体,一路行来。经过这胭脂峡,他们会掬水解渴,洗去一脸的风尘,却不知道匈奴故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