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二||走西域之2 千年的麦积今朝的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8 06:53:06


       把天水列为出西安后向西域进发的第一站,是因麦积山石窟散发出的巨大诱惑力。

       早上从西安坐了火车,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恰似打了一声呼哨,天水便飘落到了眼前。我们四个女人,一人一碗牛肉拉面,当作午餐,囫囵吃掉,就急匆匆坐上班车,去50公里外的麦积山。

       好多年没有坐过这种由城内通往郊外的班车了,一路摇摇晃晃,玻璃窗哐当当响,那感觉就很新奇了。车里本就没几个乘客,偶尔上来几个,半路又下去几个,只有我们这四个外来的女人,最是执着,一直坐到终点。

       天气阴阴的,还下起了小雨,这让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而我的心,却有些不甘了。秋高气爽的大西北,怎么会下雨呢?多希望是在晴朗的天空下,在灿烂的秋阳里,走进那座我祈盼了多年的麦积山啊。

       但天意难拗,带着一丝遗憾,我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也不坐观光车,徒步往麦积山上爬去。


      细雨蒙蒙,微风轻送,密集的树林里,鸟雀鸣翠,水汽蒸腾,凝结成一滴滴水珠,从树枝上滚下来,落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肩上,让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孩子嬉戏般的乐趣,情绪便高涨了起来。

       路边有不少老乡在摆摊卖当地特产,核桃居多。老乡说,这些核桃都是这山上长的,特别好吃。我们嫌太重,不想买,眼睛却又盯上了一种青皮的核桃,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这怎么个吃法呢?

       同伴说,这是铁核桃,很硬,不是吃的,而是玩的。

       看到过别人把玩的核桃,一直以为是人工雕刻而成的,就不太喜欢。原来,它们竟是从树上长出来的真实的核桃。

       我立刻喜欢上了,花40元选了一对,请老乡现场剥掉青皮外壳。这一刻我的心竟然很激动,充满期待,不知道自己挑选的核桃剥掉皮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剥开的两颗核桃大小相差无几,全身的花纹却是雷同,似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一般。

       知更鸟也选了两个。

       这刚去皮的核桃暗无光泽,需要长时间把玩,形成包浆后,润泽光滑,颜色呈了褐色,便好看了。

       在外游走多年,对于喜欢的东西,我总是难以自制想要拥有。这次,我的行囊里又多了一件来自麦积山的宝贝,心里不由自主欢喜着。


      这样走走玩玩,便来到了麦积山脚下,仰面看得见那麦垛子一样的山了,藏在云雾之中,并不真切。

       一些挂着导游证的当地人在竭力说服游客请他们当导游。我们商量了一下,请了一个中年男人给我们做导游。

       他说,天水本来少雨,麦积山也是晴天多过雨天,要看晴天时的麦积山容易,要看云雾缭绕的麦积山却难,所以烟雨麦积倒成了难得一见的胜景。你们真是有福之人,一来,便碰到了。说得我们心里乐呵呵的,就觉得这麦积山真是我们的福地,心情一下子大好了。

        后来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确实如他所说,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阳光普照下的麦积山,雨雾中的麦积山,真的少见。

        丽日晴空固然美,烟雨朦胧更有味呀。


      我们开始沿着栈道往上爬,去看那绝壁上的一个个石窟。

      很多年前,我只知道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这三大石窟,后来知道了麦积山石窟位列这三大石窟之后,是我国的第四大石窟,便萌发了前往的想法,几次经过甘肃,却总与其失之交臂。

      其实最初看到麦积山三个字时,我并不知道它是因石窟而闻名的,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好,接地气,还很文艺,很轻易就挑动了我内心的那根弦。



      麦积山是八百里秦岭绵延中突起的一座山峰,像个麦垛子,红色的山体,朴实又美观。

       而它高达百丈的崖壁上林立的石窟,石窟里隐藏着的数千尊佛像,已是1600多年前的气息,流传于今,不知刻下了多少岁月的印痕。

        慢慢往上爬,一个个石窟看去,内心被不停震动。


      最显眼的是正面的三尊高大的塑像,有15米高,中间的大佛端庄安详,两边的菩萨笑意盈盈,侍立两旁。这么高大而精美的雕刻,实在难以想象那时的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绝壁上完成的。

      我一次又一次在内心感叹、赞美一千多年前的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心灵,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爬到半山腰时,脚下踩着悬空的栈道云梯,栈道虽然很宽也很牢固,心中还是恐慌得很,生怕一脚踩空,摔下悬崖去。

       周围群山连绵起伏,云腾雾绕,我们如进入了仙境,站在高处,凡尘里的一切,被笼罩在这青翠山峦中,这肉眼,却是看不透。



      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石窟一个挨着一个,里面的雕塑都是那么精美,让人百看不厌,不忍离开。有些石窟出于保护的原因,加盖了门窗和纱窗,只能隔着纱窗看一看。有些石窟是不允许游人参观的。

       但这已足够让我的心欣喜。



       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馆”,吸引了很多中外名人参观。所雕塑的人物,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参观者游历在其中,深得其乐。

       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被国事缠身、,当看到窟内一个小沙弥的形象时,。

        这个小沙弥的雕像我无缘看到,只在大门口的展板上看到了照片。细细揣摩,小沙弥的样子确实可爱,让人喜爱得很。


       还有一幅塑像,,面容饱满莹润,神情典雅圣洁,嘴角荡着微微笑意,让人想起达芬奇的那幅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因而这尊雕像也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但我对这个称谓并不赞成。按时间来说,麦积山石窟的这些雕像应该远在达芬奇的画作之前就出现了,按技法来说,石窟的雕像则更为出色。

        我们知道达芬奇和他的画,是从中学课本上,这是教育的功劳。而我们的很多优秀文化,至今难以进入人们的认知范围。

        或许,我们这些东方的艺术瑰宝还未真正得到世人甚至国人的认可吧。

      第四号石窟的七佛阁,有麦积山石窟中最精华、最壮观的雕塑群。七间佛龛里是42尊佛祖和菩萨的雕像,每尊雕像都是那么华美不俗。就连外墙上石胎泥塑像一块一块斑驳脱落的残迹,都像是刚刚才留下的,让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一片一片在往下掉。


      门楣上的飞天壁画,更是极品。画的是一种叫”薄肉塑“的飞天壁画,飞天的四肢、脸部用一层薄薄的优质细泥塑出,而衣着、飘带、饰物、云彩等其它部分却是彩绘而成。这种技法新颖独特美观,只有麦积山四号窟里才能见到,在中国石窟壁画中绝无仅有,成为中国石窟壁画的经典之作。

       不知有多少人,能看懂这些呢?


       好几个年轻人,架了画板,正在这里画画。他们的样子一丝不苟,心无旁鹜,专心在自己的画前沉思,看一眼石窟里的雕像,又在画板上画一笔,对来来往往的游人视而不见。有的坐在冰凉的地面上,却浑然不觉寒意。

       他们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些最高艺术学府的学生,能够在这个地方,潜心学习、临摹,视一千多年前的艺术成就为自己的奋斗理想,实在是让人欣慰,也让我很敬慕。

       或许中国的文化瑰宝,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的执着和热爱,就有了传承的希望吧。

      我去过洛阳的龙门石窟,也看过大同的云岗石窟。这些装载了满满文化的洞窟,总让我留连不已。故事有很多流传的途径和方法,唯有面对这些石刻或泥塑像时,我感觉自己和他们那么接近,没有距离。和他们相对,我总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每当此时,我的内心往往能很快平静下来。

       他们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你需要什么,你该怎样做。

      看完了麦积山上所有的石窟,我最爱的是第四窟菩提场里的那一龛雕像。

记得有一句话:怕与众生目光相对,菩萨于是低眉。

      这是充沛诗意的一种描述,是一种哲理的表达。

      菩萨心善,不忍看到世间凡人的种种恶处,便垂了眼帘装作没看见,用回避来化解难堪。

      聪明之人,明白了菩萨的心,自会修正,去恶向善。

       愚昧之人,顽固不化,却是不能悟出菩萨之心肠的,只好交由金刚。

       于是,便有了“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之说。

       难怪每尊菩萨身前,总有一员金刚把守。能近得菩萨身前的,是可教化之人,是有佛缘之人。

       是要以善待善,以恶制恶,世界方得平和吗?


       下了山,我依依不舍再次回望,麦积山依然笼罩在一片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似真实的存在,又似虚幻中的梦境,一吹即逝。

        回程途中,我在手机上写下一首打油小诗,留作纪念:

八百里秦岭逶迤,万峰崛起一麦积。

云吞雾绕娇羞色,喜迎宜昌四美女。

万丈悬崖嵌寒梯,几百洞窟壁上立。

泥塑石刻数千身,最是可人小沙弥。

俏皮模样逗谁笑?。

魏风唐韵今安在,农家麦垛悠悠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