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薛新明:从枣园农家到逐鹿中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7 14:37:22


【讲座回顾】

题目:寄情山水——从枣园农家到逐鹿中原

时间:6月11日9:30-11:30

地点: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一层 

主讲人:薛新明


主讲人简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内容提要:枣园文化因最早确认于山西翼城枣园遗址而得名,是山西省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七千年前,先民们只能经营一些规模很小的农业聚落,经过与其他部族的文化交流和自身发展,终于成就了庙底沟文化的繁荣与兴盛,逐鹿中原、影响巨大,并且掀起了一波空前绝后的彩陶艺术浪潮,是中华民族多源一体格局的第一次尝试。讲座将力图解析这个史诗性的历程。



 

序言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中国文化遗产日跟我共享一次考古文化的旅行。我是一个普通的考古工作人员,到博物院参观,不知道各位是否和我有过相似的经历。在步入博物馆之前,总希望在这个馆里有许多我不知道的,而当我进入博物馆后,讲解员对每一件文物都讲的如此清楚。于是你感觉到了石器的质朴、铜器的厚重、彩陶的精致、瓷器的漂亮、玉器的温润、摩崖石刻的庄严。当你走出博物院,你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博物学家、考古学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但当你真正反思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背后的故事,你真的不知道。比如你如何知道那件器物是史前的,而这件器物标明的出土地点,这个地点在什么地方呢?他是如何留存的?被谁发现的?这个是如何搬到展厅的呢?人的好奇、人对事物探求的渴望,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博物院提供这个平台,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今天所讲的背后的故事,是关于新石器时代。预告片中有个漏洞,没有提到新石器时代的起点和终点。是因为开启新石器时代的几个要素,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新石器时代开启的几个要素之一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是有关系的,和陶器、定居也有一定的关系。农业是中心,陶器是最容易把握和掌控的。因为种植业中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两者之间是有变化的,哪个是野生哪个是栽培的,这些都是渐变的,是相对模糊的。所以到今天为止,考古学家还不能确定是谁第一次把种子撒进田,是谁第一次把家畜养进园。到底第一件陶器烧制成功是哪一天,也不知道所谓的定居是多少年。所以我没敢说新石器时代的开启是哪一年,但至少超过一万年,而我们要讲到的枣园农家,距今只有七千年,超过一万年这个起点,和枣园农家之间还有四千年的距离。我们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作为新石器考古学家,这曾是我们心头很重的一个负担。在山西只有临汾盆地有条件发展种植业,而晋中盆地以北曾经一直是一片泽国。在成为现在的山西地区,曾经更适合狩猎和采集经济,或许旧石器时代在山西延续的时间比较长,而新石器时代开启的节点会比较晚。在山下的人开始吃“草”(农业种植)的时候,我们山西人还在吃“肉”,我们在采集和狩猎。我们不敢说枣园肯定是山西省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至少不是很晚。因为我们看到的枣园是比较原始的。

 

一、枣园农家

 

枣园农家是枣园文化的简称,我们所说的考古学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区域内,有相同的特征的一些遗存的综合。如果说枣园文化是在山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与枣园遗址发现的相同特征的总的称呼。而今天只说枣园遗址。枣园农家最早发现于1991年。

 

山西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是枣园文化,因最早确认于山西省翼城枣园遗址而得名,属于该文化的遗址的绝大部分是小型的聚落,“枣园农家”是其中的代表性遗存。枣园文化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到河南西部,年代距今大约7000到6400年。枣园文化是庙底沟文化的主要源头。

 

枣园遗址出土了许多石磨盘、石磨棒 ,石器,还有骨器、角器等。确定为新时期时代遗址。除此之外还出土了陶泥,用陶泥制作陶器。陶器上有一圈彩色,是山西最早的彩陶。枣园文化的特点是通过彩陶表现的。彩陶罐片,是目前山西发现年代最早的成型的彩陶片。陶鼎是炊煮食物的,彩陶罐是储藏食物的。











二、东西对接

 

在枣园文化之后,山西南部发展起来的是以北撖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与枣园文化接近,但是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代表性遗址有翼城北撖、芮城东庄村等,彩陶日益增加,以宽带纹与弧线为特色,我们归为东部因素。

 



这一时期,陕西关中地区是继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的分布区,半坡文化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东部地区,主要代表性遗址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彩陶比较发达,纹样以鱼纹与直线三角为特色,这属于西部因素。

 



不同风格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变革的重要前提,兼容并包的理念是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半坡文化提供了彩陶与尖底瓶两种模式,但却没有延续已经形成的固定风格。北撖遗存彩陶纹样中流畅、圆润的笔法得到传承,器物瘦长的体态仍旧受到青睐。

 

枣园文化以来占据的陕、晋、豫交界地区受到西部半坡文化的强烈影响,两种文化的精髓在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得到升华,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周边地区传播,整个中原地区掀起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艺术浪潮。

 



三、艺术浪潮


1、庙底沟文化

庙底沟文化因最早确认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而得名,以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分布区遍及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影响所及东到大海,西上甘青,北抵大漠,南越长江,是史前分布范围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代表性遗址有山西夏县西阴、河南灵宝西坡等,彩陶十分发达,纹样以圆点、旋纹、弧线三角为特色。


2、下马遗址

下马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东与河南济源相邻,在西阳河的西侧不大的坡地上,东南距黄河干流仅三千米,世纪之交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史前时期的房子、瓮棺、陶窑和墓葬等遗迹,这里属于庙底沟文化的分布范围,虽然面积不大,却是南下中原的重要孔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四、逐鹿中原


我所讲的庙底沟文化怎么在山西地区及周边扩展的?下图是一幅地图,右边是亚欧非三个地方,山西在其中仅仅是个点。而在单独的山西地图上看面积并不小。




枣园遗址到北撖遗址,之后在山西扩张,西上吕梁,东过太行,北出塞外,南下中原,进而在更大范围的传播,有内蒙乌兰察布、甘肃大地湾遗址、八里岗、。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彩陶达到了高度统一。

 








五、结尾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出现;开始制造陶器,有了长期的定居点,出现不同规模的聚落。


枣园文化虽然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而且为逐鹿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并不是新石器时代的起点,探索更早的文化面貌仍然是我们的目标。


庙底沟文化综合了北撖、半坡两大文化流派的特色,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艺术浪潮,不仅在史前时期绝无仅有,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考古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得古代信息的手段正在增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是必然趋势。


(文章来源:山西博物院微信平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