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五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3 16:19:03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首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二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三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四期

在场微散文第五期(2016年10)获奖作品于昨日揭晓,500名群友参加了颁奖盛典。

时间:2016年11月10日20:00时

地点:在场微散文群

主持:周闻道

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龚益成,北京了了,峻毅、雪夫,邓芳,郭连莹,晓来轻酌


10月征文情况

截至今年10月底,本群网友涵盖了中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香港、台湾地区,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了征文活动。10月征文收到参赛作品275余篇,经过编校审查制作发表172篇,朗诵113篇。参与编校、朗诵、制作的群友,全系业余无偿服务。我们除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赞赏与敬意外,更多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显得更为重要。

所有获奖、未获奖的优秀作品,都将选入《四川散文》在场微散文专号。

在场平台目前有评审组、编校组、朗诵组、阅评组,实行了发稿淘汰制,朗诵也择优,就是为了促进交流和质量的提升。

现在很多老作者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别字,养成了投稿前多次修改的好习惯。

实行稿件分级处理制

为有效利用资源,从2016年9月起,实行稿件分级处理制。总投稿编发率,掌握在80%左右(编校组负责) ;朗诵制作率,掌握在50%左右(朗诵组、制作组负责);总获奖面,掌握在5-8%左右(评审组负责)。

正确对待评选

评选只是一种形式,获奖的不一定完美无缺,没有获奖的不一定就差。无论得奖还是没有得奖,均应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参与了,交流了,比评选本身更重要。对本群评选中的优秀作品,将尽量推荐发表。

周闻道在场主义创始人、主持人)

各位文友:

       大家晚上好!

       却道天凉,欲说还休。秋已尽,心难平。回望十月征文,我们除了从一个个鲜活的文本中,感受到强烈的时代体温和生命之痛,还有深深的感动。这感动既来自275(发表172)篇来稿对参赛作品数量的刷新,更来自参赛对象的扩展。当我们看见一位12岁学生的当下关怀,怎能不心涌欣慰;当我们面对一位一级伤残老人拳拳的文学初心,怎能不心生敬意;而103篇退稿,则凝聚了三十多位幕后志愿者的认真严谨和我们对提高作品质量的决心,而13%的优秀率,则是质量的证明。在场,让我们找到了写作的正确方向;在场,让我们坚定了散文的价值自信。 

       在场微散文2016年10月同主题征文大赛颁奖盛典现在开始。



第五期(2016年10月)在场微散文奖

单 

一等奖

糌粑卓卓《世界》海之魂朗诵    四川

二等奖

王语轩《老屋门前的母亲》花语朗诵  新疆      

三等奖

秦新法《走丢的家》海之魂朗诵   山西

  优秀奖

大路白杨:男人女人没故事    新疆  

张立新《小巷深处》龙丹朗诵   甘肃

李慧《窗帘的故事》章涛朗诵     四川

刘世芬《一片文心千万绪》海之魂朗诵   河北

汤会娥《雨•祭》郭万梅朗诵   陕西

李世琼《消逝的村庄》章涛朗诵   重庆

袁志英《写给阿杜》海之魂朗诵   四川

蓝墨《桂花落》杨丽朗诵   浙江

风吹帘《 回乡》郭万梅朗诵   四川

韩英《师道》郭万梅朗诵   辽宁

兰朵《白殇》杨丽朗诵     四川


特别贡献奖


最佳读者:秦和元

最佳朗诵:郭万梅

最佳阅评:夕   夏

最佳编辑:刘小四


本期其他优秀作品

1、

2、

3、

4、祁云枝《膨胀》海之魂朗诵

5、

6、王玉霞《孝道》杨丽朗诵

7、詹晓明:仙儿

8、全红莲《都变了》章涛朗诵

9、孙元发《村庄的消失》龙丹朗诵

10、迟精蕊《城市的游子》郭万梅朗诵

11、高影新《“嫁”给鲁迅》海之魂朗诵

12、辛贵强《在路上》郭万梅朗诵

13.杨建英《聪耳之憾》吴海燕朗诵

14、梁淑增《他啥都不是》杨丽朗诵

15、秦和元《老父的疑惑》海之魂

16、李淑珍:午夜惊魂

17、顾颖颖:无告之民

18、焦元玲:回家的梦

19、紫陌红尘《雪殇》吴海燕朗诵

20、唐亚莉《办低保》赵文朗诵



第五期授奖辞(周闻道)


1. 糌粑卓卓的《世界》:人性崇高的光,在生命的低处相遇,点亮了被世界遗忘的地方。

2.王语轩的《老屋门前的妈妈》,呈现了现代社会爱的丢失和觉醒,有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

3. 秦新法《走丢的家》,以平实的在场叙事,呈现了命运的多舛与丢家的孤愁,并以不变的初心,证明了文学的伟大。    

4.大路白杨《男人女人没故事》,以隐而不发的冷叙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性崇高的故事。

5. 张立新《小巷深处》,呈现了欲望面前小巷深处的浮动与乱象,及人性深处的丑陋。

6.李慧 《窗帘的故事》,以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生活图,呈现了相邻的美好、戒备与坦诚。

7.刘世芬的《一片文心千万绪》,呈现了张爱玲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红色之殇降临时的不适与迷茫。

8. 汤会娥《雨•祭》,以冷峻的在场叙事,呈现了一个留守儿童表面阳光内心阴冷下的生命悲剧了,对社会发出了深深的拷问。

9. 李世琼的《消逝的村庄》,通过一个钉子户的悔意,呈现了农民精神的丢荒,是比土地搁荒更可怕的景象,在同类题材中有新的突破。

10.袁志英的《写给阿杜》,以心灵对话姿态,表达了一名教师对自闭儿童的关爱、牵挂及社会呼唤。

11.蓝墨的《桂花落》,以桂花蜜为核心意象,表达母女情深和失去母亲的痛,在同类题材中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2.风吹帘《 回乡》,回乡,本来是要精神重返,却回归到一连串交织的痛。

13.韩英 《师道》,以魔幻手法,引领我们重走师道古道,表达了对传统师道的敬重和师道丢失的扼腕。

14.兰朵的《白殇》,在文字的诗性美中,呈现了环境之忧,生命之殇。


在场微散文第五期点评(周闻道、阅评组)


1、薄暮的《有风吹来》,以一个生动的风意象,呈现了房地产市场的诡谲无序、房地产商的无处适从和惊惶无奈。

是一篇难得的在场佳作。

2、林中蔓青的《欲说还休-骨伤》,看似不经意,却环环紧扣,把现实之伤由表面引入骨髓。受伤,作假,规避检查,领导升迁,工伤悬空,明明是伤害却还要感动,明明扣了工资却被迫给领导送礼……多线叙事营造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空间,强烈的介入感与时代关怀,让文章具有了鲜明的在场性。

是一篇难得的在场佳作。

3、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乡村叙事大致经历了“美丽乡村”,即所谓绿水青山、小桥流水、炊烟袅袅,乡村精神弥漫着原始传统的美;“破碎乡村”,即呈现工业文明和城镇化冲击下,传统乡村的肢解、丢失与破败,梁鸿的《梁庄》缝合了过去散文乡村叙事的裂缝,成为破碎乡村文学的典型代表;“希望乡村”,即呈现现代化潮流下,对破碎乡村的修复与重构,展示出未来乡村的希望。乡村小河《归来》的可贵之处在于,敏锐地抓住了乡村从走失到回归的最新动向,突破了既有乡村叙事的哀叹基调,以新的修复姿态,呈现了乡魂回归的希望。总体看语言优美,但个别地方似忽略内在逻辑,或与人物身份不相称。

    是一篇优秀的在场佳作。

4.祁云枝 的《膨胀》,以寓言一般的故事,采用夸张、魔幻的手法,将现实中一些作家的虚荣心揭示得淋漓尽致。不足是魔幻背后说理的色彩重了。

5. 北京了了的《哎,都荒哩》,以路过家门是否回乡的纠结及回乡所见,表达了在拜金意识冲击下,亲情的丢荒,是比家舍田亩丢荒更揪心的现实,及作者深深的忧虑。

6.王玉霞《孝道》,以旁听对话方式展开叙述,让第三人称也有了在场的贴近感,以孝道为触媒,呈现了深刻的社会之疾。整体发现性不够,文字也有硬伤。

7.詹晓明的《仙儿》,呈现了信仰缺失、文化落后下的市井生存状态。意义的发现不够,结尾也直白了点。

8.全红莲的 《都变了》,以自然诗性的文字,呈现了现代文明对传统乡村的肢解及自己深深的忧虑。不足之处是在乡村叙事中,仍停留在“破碎乡村”阶段,没有新的突破与发现。可看看小河的同类题材突破。

9.孙元发的 《村庄的消失》,以在场的视角还原生活的本真,在一幕幕场景此起彼伏的播放中,让读者的心也随之变得沉重。结尾略仓促,留白空间还可以再延伸一些,去蔽,存真,再多一些思考更佳。(高影新)

10.迟精蕊的《城市的游子》,以温婉深沉的冷叙事,呈现了暂住一代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的尴尬生存状态,是一个时代的挽歌。

11.高影新的 《“嫁”给鲁迅》,针对当下年轻人追韩剧、捧韩星的现状,提出了传统信仰缺失的问题,直击社会世风,同时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崇拜对象,形成了不同价值观的对立。微感语言有点生硬、突兀。(润雨)

 12.辛贵强的 《在路上》,用赶路来抒发对人生旅程的感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结尾寓意深刻,引人思绪万千。只是语言还可以在凝炼一些; 如果能将生老病死中的病也写进去,会更丰富完整。(夕夏、高影新)

13.杨建英的《聪耳之憾》,通过对话的叙事方式,由“我”和邻居老龙的聊天开篇,聊文学、聊在场八月征文“虫语”,引出老龙的聪耳特长,最后落到职务的提拔上来。该被提拔为副厂长的老龙,被人传出请厂长吃饭过夜的事,失去了提升的机会。字里行间,让人揣摩,文章想表达什么意思?是为了推出一个不顾师徒情份、背后出卖老龙、自己爬上去的那个滑董事长吗?若是这样,立意平淡了一些。不及上月的《断片儿》给人印象深刻。(润雨)

14.梁淑增的 《他啥都不是》,文字朴实,娓娓道来,用平静的语言叙述灾难之后的悲痛,更有一种力量触动人心……结尾处,死者老海妻子一句“他啥都不是”,真的是欲说还休,给人无限思考的空间。文章的在场性、现实性俱佳,好!一点小想法: 文中有一句话是“老海终因压力过大患病身亡”,我想,最好别这样为逝者下结论,可能是“因压力”,但不要说出来,最好列陈“因压力”而表现出来的事实现象,把“身亡”之谜留给读者,让读者通过叙事去感觉去想象,会更有张力空间。(郭连莹)

15.秦和元的《老父的疑惑》,夕阳,乌鸦,衰落的村庄。一幅揪心的现代乡村图。觉得倒数第二段的作者站出来抒情方式还是不好。

16.李淑珍的《午夜惊魂》,文章呈现了大龄下岗职工的艰难与惊惶无助。但落难老鼠意象的选择影响了审美效果。

17.顾颖颖的《无告之民》,正义无助,道德失落,作品具有强烈的介入意识。只是觉得过分的戏剧性巧合,削弱了真实性,对同类题材的发现与突破不够。

18.焦元玲的《回家的梦》,是一篇耐咀嚼的文章,文笔细腻优美,感情真挚饱满。虽然乡愁、乡情、亲情这个题材并不新,但是文章从梦的角度去写,还是给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的唯美,有画面感,很感人。不足之处是主题挖掘的深度略浅,还可以更深沉有质感一些。 (高影新)

19. 紫陌红尘的《雪殇》,雪和舞,两个意象交织,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窃以为,对丈夫的病情作适当交待,表明这是"最后之舞"会更好。 

20.唐亚莉的《办低保》,介入现实深刻,反映了在农村低保问题上的矛盾与问题。"我”陷入了矛盾的漩涡。但叙事不畅,散文性弱了点。



嘉宾发言


龚益成在场微散文赞助人)

   在场微散文五期征文颁奖致辞:


触动心弦的指尖

 ——  龚益成


      阅读,是读者对作品最好的回馈;触动,是作品对读者最好的呈现;点评,是读者与作者最好的交流。那些触动心弦的文字,是指尖在键盘上弹奏的绝妙音符,跳跃的空灵舞蹈。

      夜深人静,洗去一身烦恼,品读每日刊发的征文,是我的另一种时间状态,在阅读中触动,在触动时笔阅。人的感受,仅在于心灵与音乐,才最真实。每读到一篇有触动的文章或语句,那一刻之后,我喜欢闭上眼睛。只有闭上眼睛,才会看到你精灵般的纤纤手指在轻舞飞扬,光与影的流动,如音乐般抚摸我,入眠。

      所有的写作都是逆着时光行走,所有的阅读眼中蓄满敬畏。谢谢你,每一个写作者;祝贺你,每一位获奖人。


北京了了书籍捐赠人)

民间做点儿事不容易,想做好一件事更难,想持久地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大事难上加难!周闻道先生以一己之力,纵横捭阖,融汇多方资源,坚守并弘扬“在场主义”十年,着实不容易,可圈!可点!可敬!可赞!作为一位老朋友,我诚愿做个拾柴的小卒,与朋友们携手共勉,尽心尽力,以期在场主义的火焰蓬勃蔚然,未来更加绚丽壮观!衷心祝愿在场微散文比赛越办越好!


郭连莹(阅评组组长

用自己的语言

——在场微散文十月颁奖盛典上的发言

郭连莹


立冬时节,一场“在场微散文颁奖盛典”,为初冬的夜,带来了闪烁的星光、炉火的暖意。

金秋十月,呼吸着丹桂的馨香,“欲说还休”主题征文,开启了大家的心门,尘封的往事与情感,依次流淌,一吐为快。你说、我说、他说,你方唱罢我登场,欲说还休文飞扬。

在文字的丛林里穿行,我们需要怀揣着在场主义精神去“说”,说事、抒情、论理,从中,我感受着你的精彩与无奈。“说什么”是你自己的私事,“怎么说”则是艺术表达的公事。不过,二者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说自己的话”——这里,“自己的”很关键,讲究个性与典型。即,用个性的语言、别致的艺术手法,叙述、表达典型的事实,传递“自己的”发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事例要具有典型意义,让“我”的故事与众不同,同时让文中的人物去说与本人身份相符的“自己的”话,而不是代替作者去说话(征文中,不少篇章中的主人公的话与现实生活不符,读来难免虚假、生硬,显然是书面语、作者语,唯独不是主人公语;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但毕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能失却生活的真实)。这里,行文切入的角度与挖掘的深度要新颖、别致,有“自己的”艺术风貌,善于打破表面文章,彰显艺术个性。

想起一句佛语。:“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所说的话。”学习写作,多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啊,一如上面谈到的“说自己的话”。包括我们对一些经典的学习、写作上的应用,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说自己的话”。

具体到文章中,我要说的是:细而不腻、灵而不空,简而不单、蕴而不白,新而不涩、敬而不媚。

当我们目送“欲说还休”的金秋往事远去,站在落叶缤纷的冬的边缘,该裹一裹衣襟,酝酿“长亭话别”的离愁别绪了。

请“用自己的语言”——你说,我听……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日11:50于古赵都邯郸龙湖畔


邓芳作家,正编审)

读后微感悟:一年一秋,一秋又一年,叹时光不居,虑世风多舛,幸有在场文学精神仍在坚持,更喜文章星斗层见叠出,近二百篇欲说还休的同题微散文,道不尽苍海桑田,写不完人情冷暖,把个行近岁尾的十月,搅动得风生水起,珠流璧转。秋愈发深,冬天己经站在了门口,就让我们一起在这里,继续拾文字之柴薪,燃创作之热情,与文学抱团取暖吧。给每篇征文都点个真诚的赞。


秦和元最佳阅读)

在场散文,

异彩纷呈。

阅读上瘾,

蚀骨销魂。

惊闻获奖,

喜不自胜。

感激厚爱,

不忘初心。

爱我在场,

大家都评。

手留余香,

怡情悦性。


海之魂朗诵组组长)

在场微散文奖朗诵组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各路大咖们的肯定和支持,在这里,海之魂代表朗诵组全体成员向大咖们致以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美文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得以通过声音传递给大家。

工作之余,静谧秋夜,浏览、诵读着美文,有时不能自已的常常跟着文章或怒或笑,或喜或悲,情感起起伏伏,声音亦随着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

有人说听着我们的声音好入眠,有人说最喜我们的声音伴晨练,还有人说我们的声音可排毒……当然,也有人遗憾为什么不是篇篇文章都朗诵。是的,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的团队里有编辑组、朗诵组、评论组等,适合朗诵与否不是一个人决定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朗诵?窃以为,首先应符合在场要求,贴近在场每月的主题,语言流畅,相对来说对话类不宜太多,读来朗朗上口,既能体现文章的新意,又能反映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摒弃一些较为粗俗的语言,能产生共鸣、震撼心魂的文章最为适宜。


宁静编辑组组长)

时光静静流逝,转眼在场征文已举办了五期。在这里,我们水果店的全体编辑共同见证了在场微散文的成长,并为之自豪和骄傲。

每一位每一篇都有幕后工作的编辑们的辛苦付出。水果店的果果们都是无私奉献的义工,常常忙完自己的工作后,天已黑了。顾不上休息、吃饭,马上投入校对、编辑中,不仅仅是修改文章的错别字和标点、纠正病语、格式等,还对每一篇文章进行简评,无论是退稿还是修改,编辑都会给出意见或建议。如果作者几易其稿,编辑也会几次编校,从不抱怨。对于需要修改的文章,无论修改多少次,编辑都会耐心指正,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与作者沟通。果果编辑们的热情、认真,只为了尽量将好作品呈现给大家。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老作者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别字了,为这些作者对文字认真、严谨的态度点赞。


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水果店的的大家庭成员:

晓来轻酌——杏子

宁静——梅子

钱钧——桃子

刘月新——甜瓜子

杨培铮——莲子

偏说——枣子

刘小四——车厘子

六六——芒果

刘爱国——栗子

于兵——李子

袁志英——西瓜子

相相——橙子

清无鱼——榛子


周闻道主持人小结)

五期评选小结:

浅谈散文中的意象

一一以糌巴卓卓《世界》等为例

       

“意象”是文论中的一个古老概念,可理解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形象。意象在诗歌中尤为突出,在散文等其它文学形式中也十分重要。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通过形象表达意义的。古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美现代主义诗人庞德认为,意象为 “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准确的意象”能使怀疑找到它的“对应物”。

意象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意象营造的成败,是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尺。本文试结合在场微散文十月征文中糌巴卓卓等的作品,谈谈散文中的意象问题。

糌巴卓卓《世界》里的核心意象是鞋。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低贱、卑微、无用等的象征。比如,人们往往骂作风败坏的女人为“破鞋”,无用之物为“敝屣”; 糌巴卓卓《世界》里的鞋,则象征了几位生命卑微的老人。文章一起语就不同凡响,不仅一下托出、反复呈现“鞋”这个核心意象,而且把它置于“他和老伴生活的全部希望”的地位。一个擦鞋为生活的“全部希望”的风烛残年老人,其命运如何,还用得着解释吗?

十月征文意象营造成功的作品还很多。薄暮的《有风吹来》,以一个“风”意象,呈现了政策多变、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及房地产商面对检查的惶惶不安;王语轩《老屋门前的母亲》,以“老屋门前”意象,表达了母爱的伟大、“我”情感的疏离及情感回归后的思母心切;秦新法《走丢的家》中的“家”,寄托了作者对家的向往及其孤苦人生;林中蔓青的《欲说还休一一骨伤》中的骨伤意象,更蕴含了社会人生、身体精神多重隐喻。

按照形象表意的方式,意象一般分为直接(意在象内)和间接(意在象外)两种。

意在象内。即营造的意象,直接呈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王语轩《老屋门前的母亲》中的“老屋门前”,秦新法《走丢的家》中的“家”,都属于这一类。在王语轩作品中,“老屋门前”作为母亲呼唤、等待孩子归家的地点,已经物化为一个形象符号,成为母爱的标志。秦新法作品中的“家”,既是自己具象的家,包括老屋、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也包含了精神的原乡。这些意象,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的“对应物。

意在象外。即营造的形象,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象征、隐喻、转换等方式,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或“另一世界的真实”(法国象征主义代表作家马拉美语)。糌巴卓卓、林中蔓青、薄暮等作品中的意象就属此类。糌巴卓卓《世界》中的鞋,不再是具象的、穿在脚上的走路之物,而是低贱、卑微的象征,指向几位生存在生命低处的老人;他们的真情关爱闪耀出的精神之光,与这种卑微形成强烈对比,赋予了作品巨大的人性力量。薄暮的“风”,也不是自然的大气流动,而是变幻莫测的发展环境和在这种环境下精神脆弱、令人同情的房地产开发商。张立新《小巷深处》的“小巷”意象,表达了一种自私、狭隘和没有出路草根心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意象与表意并不对应。

十月征文在营造意象上存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意象意识,核心意象不明确。小河的《归来》,发现性相当不错,是继田园乡村、破碎乡村之后,对乡村叙事的突破,呈现了在现代文明之下的希望乡村愿景。可惜缺少一个核心意象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影响了文章的审美效果。陈卓的《这叫什么事啊?》,介入性强,因缺少核心意象,难以给人留下印象。二是意象混乱。在一个作品中出现多个意象,冲淡了核心意象,损害了形象和意义的表达。三是意象不贯通,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残缺的意象,必然是残缺的表达。


                                         2016年11月10日


获奖作家、文友互动


峻毅:在场微散文征文的意义和魅力真的超于我当初的想象。

在场微散文同题征文活动以来,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征文赛,但始终沉浸于在场阅读中,可以说是见证者!当然,对于习惯写长散文的我的来说,也是一个学习者。

糌粑卓卓一直用心去记录生命中的点滴,用我的感官、我的情感、我的灵魂……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我感激在场微散文让我不断成长,还有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王语轩:谢谢在场老师们厚爱,我知道自己还差很远,我能获奖,是你们对我们年轻人的扶持和鼓励,我写的并不好。我会好好努力,向老师们学习,写出更好的文章,回报你们的厚爱!

龚益成:写作不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是爬五岳,各有各的途径。

风吹帘:谢谢在场给我这份惊喜,很意外,感谢在场所有编审老师,所有朗诵老师,所有文友,感谢鼓励,祝福在场。

徐淑红:微散文对我是个尝试,学着写短文,550字,是个挑战是个尝试,很感谢。微散文和微小说的区别似乎不太明显。

龚益成:用极致虔诚态度、天性向善的内心、善于发现的目光,定格了一幅“爱的世界”黑白照片。世界是那么大,生活有时那么卑微,但是“尊重生活”的爱心与迁善,可以直达世界的任何角落。

糌粑卓卓的文章,真挚、深邃、纯净,慈爱与忧郁交织,疼痛直叩心灵。她相信人的善,所以总是发现生活的卑微,在同情与悲怜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生命的尊重!读她的文章,灵魂会悸动、精神会痛楚,让我们体验了一种喷射而出的苦痛的撕扯之后,却又漫延开来爱的回暖。时间的纵深性和空间的延展性,是她的目光所至思想渗透出的对生命的解读。她的这篇文章,内心投射的黑白分明的光影,以及对所及的景象慈爱悲悯的态度,呈现出了她所有的写作与处世的精神世界。

小禅尘香:写征文要紧紧地抓住四点:主题、要求、新意、细节。

旭姗:七月的一天,从文友的一篇微散文中走进“在场”。便不停地有惊喜和收获,更有感恩和成长。未曾谋面却亲如手足,交流、学习,共同见证我们与在场融汇相通,愿在场文苑鲜花芬芳!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感谢所有编审老师,晓来和朗诵老师,特别鸣谢龚总!

龚益成:主题。每一篇征文都有各自的主题,主题就是指挥棒,就是唱歌的C调、D调,离题跑调都是原则性的错误。 二要注意角度与思路。展开主题的角度、思路一定要设计好, 三要重视点题。征文就是这样,要有跟着人家指挥棒跳舞的意识。前面要破题,似有意无意地引入主题。后面在叙述了一部分材料后要很合理、自然地归结到主题中来。 四要注重题目与内容。“题目要醒目,内容要丰富”。题目尽量鲜明、有特点、概括主题,但绝不可偏激怪异。内容要尽量多的纳入可纳入的题材,题材最好是鲜亮的,写出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想不到的事、话、观点,令人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观点有力而独特,读者会因此受到某种启迪,对文章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细节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项:一是语句最好通顺,逻辑要严谨,表述要准确,不要有病、错句。二是用词比较准确。三是仔细检查,改掉错别字。四是写完后用“编辑”选项查找一下文档中的空格,当即消灭之。五是数字大小写应符合规定。现在文章中的数字一般用1、2、3…… 这些阿拉伯数字。要检查它们的型号应是一致的,排列是顺序的。六是排版问题,如果有要求,就按照要求来。如果未作要求,尽量按照排版的常规把文章排得规范些。七是注意一致与重复。

峻毅:这里的氛围很好!里里外外都有奉献精神,编辑们都是很奉献的文学志愿者。

宗红:(我的不获奖感言)当写在场微散文成了一种习惯,参加颁奖典礼亦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写好作文不为获奖,但获奖的一定是好文章。在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是生活中的乐事。感谢在场的所有老师,你们的辛勤是我学习的动力!

北京了了:理解万岁!在场快乐!奉献开心!再发一红包,祝贺所有获奖作者!感谢每一位乐为在场奉献的朋友!期待朋友们更多更好的微文!

风吹帘:谢谢在场给我这份惊喜,这份鼓励,很意外,这篇小文得到刘月新编辑的辛苦校对,晓来老师的反复沟通,郭老师的精彩朗诵,让我非常感动!再次感谢在场所有编审老师,朗诵老师,所有文友,祝福在场。

楚些:在场的核心是真正自我的确立,主体性无残缺,能够烛照自己的经历,能够洞见现实有阴影遮掩,很正常,但要知道阴影所在,明光所在,尤其是那个界限,理解了界限,文章想写差,也不可能了。每个人都是个独特通道,散文中,要让读者看到世界在你的通道中的折叠形式。这就要求你不仅敬畏真实,还要敢于撇开自己。

紫陌红尘:我来晚了,今天在场给我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在这里我感激在场微散文让我不断成长,还有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偏说:我见证了小河、王语轩的成长,见证了张蔓莉的成熟,见证了龚总的进步,也见证了自己的羡慕。

田草:文章越短越锻炼人。

龚益成:诚实打开了“在场”之门,把做人和作文统一了起来。如果说,真诚是内在于自己的话,那么萨特主张的“介入文学”的“介入”则是对外的。可以说,道义感是自由感的一种延伸,一种外向形式。“说真话”,说到底出于内心的道德吁求。唯有道德感,才有如此无畏的力量。所谓“在场”是开敞的,“在场”的语言形式常常表现出一种直接性,犹如闪电,于瞬间照彻夜空。

郑春:连续四期参与在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很感谢在场编辑组、朗诵组、阅评组的每一位老师,大家都辛苦了!能够读到许多老师的文字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祝贺所有获奖作家!

全红莲:幸好我已经小学毕业,幸好还认识几个字,幸好喜欢阅读,幸好还能坚持写文字,幸好与在场结缘,幸好遇到这么多老师。真好!祝福所有在场人!

候成梅:有幸加入在场,有幸读到如此之多美味的微散文,真的感激不尽!祝贺所有的获奖者,祝福在场所有的老师们笔下生花开心快乐!

蓝墨:来晚了,在场给我了一个好大的惊喜!我感激在场微散文让我不断成长,还有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张竹瑶:在场给我们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也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能认识这么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写作应该是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获不获奖又有什么关系呢?

黄福海:参加了几期征文,但总有不在场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从未获奖失败的根本原因!

秦新法:万没想到我的微散文会获奖,深知自己缺乏文字功底和基础,对微散文更是像小学生似的在摸索着习练。近来我因身体和生存同时出了问题,心情颇不平静,因而错过了今晚的评奖。当晓来老师告诉我时,我正在忙小室的卫生,首先,对错过评奖深感歉疚,继而对我的文字获奖感觉虚幻得不真实,可无疑的是真真实实获了奖。感动中,由衷感谢《在场微散文》各位老师对我的关注和鼓励,我将继续努力,尽力写出用心血浇铸的文字。

秦新法:住所,别人还没有决定,我已决定:在此住下去!

李淑珍:感谢周老师和周老师带领的在场精英团队!老师们辛苦了!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与你们的耐心指导是分不开的。祝愿在场散文平台,越办越好!

韩英:我根本没想到本期能获奖。太惊喜了,太意外了。当时我只是做好了当观众和抢红包的准备。当屏幕上出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简直不管相信这是真的。也曾对获奖寄予过希望,但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我还得攀登一段时间好像才能离奖近些。

我知道我的文章有许多不足,感谢您和在场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很好的作品,真正优秀起来。谢谢!

袁志英:深夜得知拙文获奖的消息,有些小鸡冻。只是我这个人,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是不知该怎样表达。特别想谢谢那位帮助我在文字的路上越走越精彩的人——雪夫老师!感谢所有校对、朗诵、打赏我文的亲!我手写我心。从六月我的第一篇文走进在场,我无时不刻不被在场人所感动,这感动让我始终相信:爱,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存在!

大路白杨:获奖,虽是我没有意料到的喜事,却是在场对我努力对生活进行反省的肯定。感谢在场给了我一个交流和创作平台。写人,写人生,写人生的真善美,不论处出于什么目的,发现、追求和享有阳光,永远是一个作家的第一使命,是我们驱逐寒冷,继续快乐生活的温暖。

鸣谦:前些日子第一次投稿,晓来老师说,周老师您让我们编辑为难了。被称作老师,枉我30几岁的人了老脸发红。又过几日第二次投稿,晓来老师又说,周老师您又让我们为难了,好像脸皮厚了几分居然早就知道结局。这是第三次投稿,晓来老师说,我要好好批评你,有些笔误认真检查就会避免。而这次我开心地笑了,我想不亚于高考成功的激动吧,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见于网络媒体,看似一小步却是人生的一大步。 感谢晓来老师、编辑老师、万军老师等等众多人默默地付出,感谢在场这一美好平台,感谢这么多好作者带来那么多让人深思的作品,请你们定要身体健康,少熬点夜! 人生最美之处,便是思想的激荡,还有发现的喜悦。当我们打破了自由的枷锁,却又迈入钢铁水泥牢笼的时候,我想还有文字能够带我们仰望星空,也够了,是吗?

晓来轻酌:现在很多老作者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别字,养成了投稿前多次修改的好习惯。但也有一些作者的笔误和错的标点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这些作者都说是匆忙投稿的。对自己的文字千万不要匆忙啊。

郑春:对此我是认真的。稿子发出之前,我起码要改过5遍以上。这不仅是对编辑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作品的尊重。

清无鱼:(我作为投稿人宣誓)今后投稿之前一定仔细检查,避开可以避免的错误,减少编审老师们的工作量,尊重编审老师也尊重自己。

清晨:在这里学到了好多,写文、做人以及感恩,好多温暖的东西,让自己丰富了很多。感谢在场平台!

半夏:投了两次稿,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场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能有这样一份坚守,对文学新人还能有这样一份热情的鼓励与提携,这是每一个在场投稿者的福气。我想这种精神也必将感动、感染一大批作者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书写。这是对在场每一位老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感谢在场平台,让我学到很多!


第五期奖获奖证书















在场微散文奖

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月一期,每期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奖给500元、300元、2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赠送“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和《在场》杂志,颁发获奖证书。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首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二期


在场微散文丙申六月第一期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二期目录 (2016年7月

在场微散文第三期目录 (2016年8月)

在场微散文第四期目录 (2016年9月)

周闻道 | 微散文:文微意宏的时代叙事

在场微评

【特约月评】草原凤凰:简评林中蔓青《六月栖栖》

【特约月评】草原凤凰:哭不出也笑不成—— 简评常忠魁微散文《扫盲》

【特约月评】草原凤凰:简评东珠《蛛言不尽》

【在场评论】郭连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在场阅评】郭连莹:读常忠魁《昨夜无寄》随感

【在场阅评】郭连莹:读韩冬红《一念一念》随感


【在场评论】战林林:最动听的声音 ——读花溪水《虫语》

文虽短,意可达海;奖虽微,情真如山......

在场编辑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编    校:

宁静(组长钱昀、刘月新、刘小四、邹安音、偏说、杨培铮、六六、袁志英、刘爱国、于兵

朗    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鹤山丁丁、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阅评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

制    作:晓来轻酌、相相、清无鱼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