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唐文化的开放精神与生命情调 | 讲经典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0 11:32:41

撰文 | 李山           责编 | 海彦


 


北方背景与唐代的开放精神


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这与它的北方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唐代展开了比秦汉规模更大的开边拓土,最强大时疆域东到半岛,西与今天的接壤,南到越南,北逾大漠而入今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唐朝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它精良的府兵,而府兵的精良又以北方传统为背景。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相沿不改。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但关中(今陕西、甘肃东部)地区最多,数量几乎占全国的40%。要注意的是,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是自备的。唐朝若没有它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其赫赫武功是不可想象的。


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融的精神来对待。这与其说是唐朝皇帝思想境界高,不如说他的北方文化传统赋予他这样一副心态。早就有学者指出,唐朝皇室汉族血统不纯,这倒不关紧要,重要的是其作为北朝关陇贵族特有的胡汉共处的历史经历,使他们不会有强烈的“严夷夏之防”一类狭隘的族群观念。唐王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即在东亚发生的前所未有的以强大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边地民族纷纷效仿唐朝制度,,并热情地学习着中原一切的文明生活方式。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学习,胡服、胡床、胡乐等等,在长安特别流行;著名的玄奘取经及其试图建立原汁原味的佛家教派的努力,与唐人特有的对异域文明的热爱有相当大的关系。


 

玄奘


唐代对宗教的传播大体是包容的。、道教、儒教以及景教、祆教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信众。朝廷文教的政策,,以宗教治身,并允许信仰的多元格局。他们推崇道教,是因为老子据说姓李;他们也遵从,特别是武则天夺取唐室权力据说是得到僧侣帮助。北朝式的信仰很自然地在唐代得到延续,并达到极盛。佛家的高僧们受着中国文化的启发,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建立各种宗派。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纷纷成立。诸多宗派各呈异彩,分流并进,最终形成禅宗独占天下的局面。


唐文化烂漫的生命情调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朝,是那样的辉煌灿烂。灿烂在什么地方?是哲学吗?是道德吗?是学问吗?都不是。是文学。文学和宗教都是生命法则下的东西,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生命情调的表达在唐代绚烂至极。前面说过,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是名士、清谈,是对清风朗月的酷爱,进而带出了诗文、书画,是文艺天才的尊崇。这些在唐代得到延续,绚烂至极。


怀素《论书帖》


唐文化生命情调的绚烂至极,是一种历史文化累积的结果,如果说汉朝开国时,所面对的文化积累是“百家争鸣”的思想成绩,唐朝立国时,直接接受的则是前数朝丰富的文学艺术。唐王朝的“皇统”起于北朝,。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就具有“南朝化”的特征,当时北方对南方的诗文也是极端艳羡。唐朝沿袭了北朝对南朝文化的艳羡情绪。不同的是,他们现在统一了天下,不用再像北周那样,把南方出使来的大文人扣住不让人回家了,天下的文人都归唐朝管了。从初唐开始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不论是王室还是大臣,都喜欢将文人聚拢在一起,吟诗作赋,南朝各朝皇帝、诸王的习惯,在这时变本加厉。因此,唐朝的科举本是要选拔干部,却着重考诗文,有没有行政能力先不管,先得要看你诗歌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个大才子。这看起来似乎有点南辕北辙,但唐朝人不这么认为。他们喜欢才子,也确实笼络了许多才子,这实际上保证了唐文化的开放。


 


说到唐代的生命情调,又是多方面的。唐人爱宝马,于是爱画宝马,有许多画马的画师。唐人爱花朵,爱牡丹,爱牡丹的富贵气,至中唐犹如此。唐人爱过节日,政府为此放假;爱过节,魏晋以后即如此,唐人更盛了。唐人爱旅游,李白、杜甫等都曾游访名山大川。在这生命情调的洋溢四射中,爱文学就是最典型者。爱文章,在唐代是一个全社会性的持久风尚。从李渊开始,就在朝堂上赋诗,李世民不单爱诗文,而且爱书法,为此不惜屈尊为王羲之写传论。至武后,在朝廷中养一群文人,进行诗歌竞赛,也不外是南朝诸王的老法。


 

李世民


皇家如此,下至一般愚夫愚妇莫不如此。据载盛唐大文豪萧颖士恶待自己的仆人,人劝仆人离去,仆人说,我不是爱惜主人的文才吗?这是何等的时代!李肇《国史补》说:“长安(武则天年号)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又《旧唐书•李邕传》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章,受纳馈遗,亦至巨万(万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者,未有如邕者。”这样的情形尚有李华、韩愈等等。又据《云溪友议》记载,连当时的强盗,也都能吟诗。茨威格说,维也纳之所以成为世界音乐的王都,是因为那里全民性的对音乐的热情(《昨日的世界》)。我们也可以说,唐代文学的高峰,是因全民性的热爱。有学者说,李白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篇,“孤帆远影”的情形,实际早在孟浩然出发前就写好了。大名鼎鼎的李白送一诗给孟,孟到南方就可以住行不愁、且能找到朋友了。虽是推测,但颇能道出唐代尊崇文人的风尚。唐人尚文,诚如沈既济《词科论》所说:“太后(指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浸以成风……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告知删除

 

栏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责编  海彦

 
 

美编  薛宇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李国学堂”

投稿、转载请联系taoliguoxuetang@163.com


桃李国学堂千聊直播

关注国学教育,传递古典之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浏览直播首页

一次报名

永久重复收听

免费收听李山《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大本科课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