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藝課|看完“墙上博物馆”,好想穿墙回古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23 10:19:23



永乐宫壁画 

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与元代共始终


对于壁画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敦煌壁画了,

可你知道么,

其实除了敦煌壁画之外,

我们还有另外一种传统壁画:

寺观壁画

它们被描绘在寺院和道教庙观的墙壁上。

内容以佛道造像故事为主。

古时候许多的著名画家都曾绘制过寺观壁画,

例如东晋顾恺之

唐代吴道子等。

这种壁画兴于汉晋时期,

盛于唐宋,衰于明清。



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


汉晋时期


那,寺观壁画的历史我们就要从秦汉,西晋时期说起了。


秦汉以来,特别是从西汉开始,自古印度经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内地。



毗卢寺壁画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引《魏略·西戎传》指出:“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东汉末年牟子所撰《理惑论》中称:“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骑万乘,绕塔三匝。”


《魏书·释老志》中更有明确的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这些史料就是汉魏佛寺绘有精美壁画的形象记录。



繁峙岩山寺壁画


至于战国兴起的黄老之术逐渐演变为受到宫廷民间在殿堂置像、画壁、礼拜的道教,与大量传入的东汉同时。


根据《后汉书·孝桓帝纪》所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二月,桓帝派中常侍左悺到苦县祀老子。其中还说桓帝在皇宫内“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


由于传入之初曾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与黄老道家学说相并列,所以在汉魏时期的佛道两教都利用了当时的传统殿堂,配置浮图(佛塔)等各自的祭祀偶像,形成了早期的寺观礼拜场所。



高平开化寺壁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止,生活于水火的人们更加祈求佛道天国的救赎,寺庙道观据此陆续兴建。


以东晋为例,就建有佛寺1768所,出现了曹不兴、张墨、卫协、顾恺之、戴逵等佛画名家。



岩山寺壁画


南北朝时期见于记载的寺观壁画虽然不多,但是仍然留下了杨子华、张僧繇、曹仲达等画家创作佛寺壁画的传奇故事,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的同期壁画也可以了解当时寺观壁画的题材、内容和绘制水平。


唐宋时期



佛光寺唐代壁画


隋唐统一,当时中外文化加速融合,佛道两教据此得以复兴。


隋时有名的画家展子虔、董伯仁和号称“三绝”的杨契丹、田僧亮、郑法士都是在寺观留下佳作的佛画高手。


展子虔创作了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法华经变。董伯仁开创了具有世间生活场景的大型弥勒经变。唐前期的贞观、天宝年间,社会繁盛,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寺院已达3700余所,都城长安就建有寺观150多所,绘塑名家云集,涌现出张孝师、范长寿、尉迟乙僧、吴道子等壁画大师。



夏鲁寺壁画


这时的壁画种类繁多,形制壮阔,有西方净土、弥勒下生、药师、法华、华严、金刚、本行、降魔、涅槃、地狱经变等,还有帝释、梵王、天王、菩萨和部众诸像。道教图像如玄元真、天师真和龙虎君明真经变等,还出现了“画圣”吴道子在东都洛阳弘道观所绘的“满壁风动”的唐玄宗东封泰山归来图和五圣千官图等大型作品。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法”之前,大中寺院达到4600座,小庙为40000所。据《历代名画记》所载,唐时两京及外州寺观壁画就有近70处之多,寺观壁画创作进入中国古代最为壮丽辉煌的时期。



稷山青龙寺壁画


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分裂,特别是“会昌灭法”后寺庙多毁,壁画名家星散各地,中原寺观壁画传统也因此流布各地。当时西蜀、南唐建有专门的画院,管辖区域内的寺观壁画有所复兴。


永乐宫壁画


两宋时期,尽管有辽、回鹘、西夏、金的割据对峙,不过统治者们为了安抚人心都倡导与信奉或者道教,各自辖区内均寺观林立。


宋辽金各地的画家在继承隋唐画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寺观壁画艺术。


北宋初年专门设立翰林图画院,来自中原、南唐、西蜀的道释名家众多。其中来自契丹涿郡的画院待诏高益在东京汴梁的相国寺大殿两廊画阿育王变相和供养乐部,因其精妙深得宋太宗的赏识。



宝宁寺水陆画


画院的高文进、王道真等高手在相国寺也有佳作陈列。另外,北宋不断兴建道观,在京师新修的上清太平宫、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和五岳观内都有名家壁画


宋真宗为藻绘玉清昭应宫精选百名画师,由武宗元、王拙分领左右两部,共同创作了500灵官、众天女朝元的巨幅壁画,张昉则在三清殿绘制了丈余高的天女奏乐像。除了文献史料,现存于山西、辽宁、吉林、宁夏、新疆等地寺庙道观的宋、辽、金、西夏、回鹘时期的壁画就是其发展水平的形象写照。



镇国寺壁画


元明清时期



华严寺大雄宝殿壁画


元明清各代统治者为维护大一统的制国家,儒释道三教兼容,尤以喇嘛教在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和东北一带获得空前发展,大大小小的庙宇宫观遍布辽阔的疆域。据《元史》卷十六记载,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全国寺院达到42318所。


清康熙年间,寺院已高达80000所。其间道教亦有很大发展,道观神祠的兴建藻绘也极为隆盛。元明之际,文人画兴起,寺观壁画不再像唐宋时由吴道子、武宗元等著名画家挥毫制作,而是改为民间画工传承相袭。



佛光寺东大殿壁画


由于儒释道三教相互渗透,使寺观壁画的内容题材更加复杂多样;由于元代戏曲、明清小说和说唱艺术的影响,使寺观壁画的构图形式更加趋于折子戏与章回体的连环画面;由于民间师徒的粉本描摹传承和他们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大量运用,也使寺观壁画总体上趋向程式化与世俗化。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清代壁画


据此而论,尽管在这一时期也继续出现了像山西永乐宫元代巨幅壁画、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等精品佳作,但也为清代寺观壁画普遍出现的题材陈旧、形象苍白、技法平庸和制作粗糙埋下了伏笔。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留下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与衰亡。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壁画。

大家看完有没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呢?

我们下期再见咯~


 文字图片整理自网络资料

编辑|二囍

排版|三青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