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04 11:19:41

提示点击上面蓝色字体轻松关注



点击上面音乐符号欣赏歌曲


牡丹,今日《西安晚报》闲情.连载中有这篇文章,我没有细看,只这“牡丹”二字让我想起了众多的牡丹。我不知道牡丹是不是国花,单就她的美妍令世人羡慕。有歌唱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更有文人骚客颂牡丹画牡丹,牡丹在神州大地无处不见。当你走进楼堂馆所,当你登上大雅之堂,当你漫步在画院走廊,当你欣赏古玩市场,当你走进农家小院,当你在古庙虔诚进香,每到一处都有国色天香。说到此一定会被这红牡丹、白牡丹、黄牡丹、紫牡丹、粉红色牡丹、黑牡丹所包围着。


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牡丹知道牡丹不是在庭院,也不在牡丹园,而是在我们村的龙王庙里。去庙里进香是在春节,那时只见庙院里有两丛干枝条的树,看上去既不好看又不吸引人眼球,我就没在乎它。旁边还有一丛带刺的枝条我更是远它而去。可是到了春天天暖了树活了,在四月的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丛干枝条树长出了翠绿的叶子开满了硕大的深红色的花。大人告诉我那是茆丹花。(家乡的农民把牡丹叫茆丹)在清爽的早晨带着露水的牡丹叶、牡丹花浑然一树,我恨不能连根拔起搬到我家院落,我围着牡丹树左看右看真是看不够,最后我决定折几支带回家养在瓶中,情急之下折的花没有带老枝拿到家就已经不精神了,有两朵花蕾耷拉下了脑袋,听大人说不带老枝养不活。我盘算着再去折花,过了两天我跟着进香的二叔进了庙,当二叔进香完时我已经折好了几支,这次就从老枝折,拿回家又在枝头用火烧了一下,这样枝头不烂容易养活。花在瓶中很精神,我看着很有成就感。

那年以后我就惦记上了牡丹,大人逢年过节去庙里进香我都要跟着去,我的目的就是看牡丹花开没开,我不知道具体何时开也没记住开的季节,就是记住我也弄不懂什么是季节,一次次高兴地跟去失望地返回,我奶奶问我,你去干什么去了?我的回答是看牡丹去了。我奶奶会笑着说,我的瓜娃,茆丹在四月才开,一年开一回你在冬月天看的什么茆丹?

后来我上学了,经常路过龙王庙,我总是在六.一节之前自然地透过庙门缝看一眼牡丹花的变化,我希望它慢点开花待到六.一我折几支为节日增添点色彩。可是总是留不住到这天它已经变得只剩下绿叶了,不过它旁边的黄刺梅花还有,我兴冲冲去折刺梅,仔细查看发现在牡丹树的中间小枝条上有两朵没有开败的牡丹花。这年的六.一在主席台上摆放着这瓶牡丹、刺梅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李秀文校长宣布纪念活动开始,由少先队辅导员王冠洲老师给全区新队员颁发红领巾,带领少先队员宣誓。我是老队员注意力集中在那瓶花上,我惟恐花落了。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牡丹花和刺梅花都很争气,坚持到活动结束,我为它们的坚韧淡定而赞美。我看到了牡丹受宠不惊冷落不愁的大度,看到国色天香的独特气质……。

在我长大从军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到龙王庙看牡丹花了,一年春季我从祖国边陲回家探望父母,我突然想起牡丹就是这个季节开花,问父亲龙王庙的牡丹还在吗?父亲的回答让我增长了知识,说到庙里的牡丹只有一棵小苗,大树挖出来后大家分栽到自家房前屋后及院落中的花园了。我问为什么?说丹皮是一种药材,这些年有人来挨家挨户收丹皮,价钱很贵所以就有了家家种牡丹的愿望。从此我知道丹皮是药。

后来在一些书籍中看到关于牡丹的描述,远远不是我只为节日增添色彩意义了。《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武威发掘的东汉墓葬出土简牍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丘陵山间,因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变野生为家养。《海山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我想这就是今日洛阳牡丹盛名的缘故。看到此我对牡丹心存敬畏,不是牡丹雍荣花贵,而是药用价值赋予其生命丰富的内涵。

牡丹中名贵的品种很多,我只记得姚黄、魏紫、大红、小白、黑牡丹不多的几种,依我看不在记得有多少品种而要记得它的价值所在,在一切向“前”看的时候一旦不能赚钱恐怕生命就有枯竭的危险!洛阳牡丹,菏泽牡丹,户县牡丹,兴庆宫牡丹,不知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牡丹,除了兴庆宫牡丹其它的我都没有专门去看,这也是我的遗憾!

前年有幸看到家乡“茆丹园”的牡丹。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是茆丹盛开的日子,更是在茆丹园请来戏班子为三娘娘唱戏的日子。我和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战友约好在这天在戏场见面,当我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把开满牡丹的地方看遍时,手机里尽是拍摄的牡丹。战友会面我们说的依然是牡丹,我们诧异怎么有这多牡丹,品种之多也是少见。 

生机盎然的朵朵牡丹,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我们赞叹:这里不愧是——茆丹园。

作者简介

周志雄,男,汉族,甘肃秦安王铺人,1969年参军,先后在空军马兰场站、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空军西安第十一军机关任职,转业后先后在陕西省政府、省、市金融系统从事管理工作,现退休。

【版权声明】文系作者原创,文责自负,任何媒体和公众号转载或借用均需取得同意,并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上传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刊名题字】王世昌  
【本期编辑】杨育红

    欢迎您阅读义海雄风号
 义海雄风号yhxf01
义海雄风个人微信号:yyhwx1
投稿邮箱542215223@qq.com 
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加关注
长按或扫描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喜欢就点一个多一次分享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