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荣|一缕漠风沁心香 ——读黄聪的小说集《茂密的扎干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1 15:34:43




 作者简介 
 

  赵海荣:作家、评论家,国家非遗传承人,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已出版有《阿拉善散记》、《故情千里》、《阿拉善仿古地毯浅说》、《阿拉善左旗读本》等图书。



一缕漠风沁心香

——读黄聪的小说集《茂密的扎干林》

【内蒙古】赵海荣 




黄聪出生的那个地方叫吉兰泰,吉兰泰因全国第一个机械化采盐场所在地而知名。据我所知吉兰泰这个地方在阿拉善文化圈也很出名,这里曾经出过许多优秀的文学青年,全国知名作家漠月就是出自这一地方。

黄聪是一位勤奋的青年作家,近些年已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等。这部集子收入了作者近年所写的几个中篇,都是反映西部大戈壁牧人生活的,充满着戈壁泥土的气息。黄聪在阿拉善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年轻作家中成绩斐然,内蒙古著名作家白雪林先生对黄聪的创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黄聪小说创作手法不温不火,沉着冷静,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总结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域特点,二是语言特点。无论地域特点还是语言特点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身于戈壁牧民家庭,自小跟父辈们在沙漠戈壁摸爬滚打,十分熟悉戈壁的环境与牧人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他的小说充满西部戈壁牧民生活气息,那就是朴实、粗犷,打开他的小说每每感到一股挟着冬青花香的漠风迎面拂来。

《六月天》这篇小说描写了戈壁牧区一段时间的现状,比较细腻地展现了大戈壁各类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正邪力量的碰撞。小说以现实社会生活为缩影,写了戈壁最小基层组织的生存状态,形象地描述了近些年基层组织的现状:这些年我们的经济上去了,但一些基层组织已被坏人所把持,他们只顾个人发财,不顾及百姓的冷暖,这种情况即使在边远的戈壁也不能幸免。小说的人物中有新老两位嘎查书记,他们做人的境界截然不同。乾德是一位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对党忠诚,属于踏实肯干的老实人,在辨人识物方面还有些木讷。虽然早已经从书记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还在为乡亲们操心,无时不牵挂着嘎查的牧业生产。乡亲们也十分敬重老书记,心里话也愿对老书记说。他也充分利用自己曾经担任书记时人际关系的余脉为乡亲们奔波。而现任书记王有根是当下一个比较典型的投机作恶村官,他利用窃取的权力疯狂敛财,财富的积累并没有让他带领大家致富,而是骄横跋扈、欺压群众。戈壁的六月是草木生长的重要季节,可这一年的此时戈壁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不惜余力地把光和热泼洒下来,晒焦了满山的沙霸王,老书记乾德知道再不下场雨牲口全得旱死了,他心急如焚。戈壁牧业日渐凋零,而书记王有根个人在山里采矿的炮声却十分热闹。嘎查书记王有根和许多一样,都会在政界寻找保护,因而有恃无恐。这位村霸书记的一系列行为折射出这些年农牧区基层组织工作的缺失,而且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了边疆牧区。小说以一个侧面描述了戈壁乡一级的组织苏木的弱化萧条,苏木作为戈壁乡镇一级政府所在地曾经是很热闹的地方,有苏木政府、学校、医院、粮站、邮电局、供销社等机关单位,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冷清,同国内不少乡镇一样,现在留在这里的多是他(乾德)这样的老人,有的是恋旧不愿不想搬去人多的地方

金钱至上的驱动使基层的一些领头人早忘记了人的宗旨,不是带领牧民向幸福出发,而是个人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小说描写了基层官场,同时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六月天》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展示了边远牧区社会发展的一个层面,揭露了由社会不正风气导致的社会不公。小说向我们提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基层组织重新建设已刻不容缓。黄聪的写作主题往往大胆触及社会现实,不回避社会关系中的尖锐矛盾。没有忘记作家的社会责任,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显然和现在某些作家的商业写作不同,不以俗套、造梦来一味迎合读者。这篇小说的故事显然较老,没有悬念丛生的惊险场面描述,亦无曲折复杂的情节,然而正义与邪恶在争斗、金钱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边远的戈壁,因此这篇小说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以六月天命名小说,自有其深义。,正常的年景,农历六月正值暑期,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大,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年终收成如何,此时基本定型。这个关键的季节,草原上却赤日炎炎似火烧,这对以草场看年成的牧区是要命的,我想作者的六月天不仅仅是指自然的年成,还寓意着人祸吧。

《茂密的扎干林》是一篇讲述牧民在戈壁艰苦创业的小说,我个人以为也是一篇生态小说。小说描绘了牧人之子红旗的生活轨迹,形象地记录了当代草原牧民的生活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从而揭示了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共同繁荣的主题。昔日蒙古族牧民十分注重保护生态,他们把草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物质崇拜。人们认为在戈壁滩谁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那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小说没有直接写保护生态这一主题,但还是间接地反映了生态环境与戈壁牧民的相依关系。戈壁青年牧民红旗正是倚仗沙漠植物扎干发家致富的。小说将戈壁牧民生活的拼搏与磨难、向往与追求描绘得十分生动,有些细节描写印象深刻,如村级选举的情景等。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将凝聚着激情的笔触伸入戈壁牧区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展现了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相互杂糅的诸多侧面,塑造了红旗这个具有独特个性与气质的当代牧民的形象,描绘了戈壁特有的风俗人情。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严肃地思考人生,分明地揭示生活矛盾,传达时代发展的一些步履,让读者引起强烈共鸣。

黄聪的作品结构都较为单纯,不事雕琢,但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感情的坦露。杜勃罗留波夫说过:作家在生活中捕捉的,往往是那些跟他的心灵十分接近而亲切的东西。作者以他熟悉的生活为背景,以独到的抒发感慨的笔调来营造他的小说氛围,以犀利和严峻的构思大胆而深沉地抨击了当今社会的弊病,在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前,从现实生活的纵深中表现了真善美,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草原上的生产活动锻炼了牧民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大自然不变的生存法则,只有保持物种的均衡,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点小说人物红旗的奋斗经历作了证明。

作者以他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展现了青年牧民红旗在时代变革中的经历。红旗前后两次立志要以扎干的寄生物苁蓉发家致富,却在南方受骗上当,债台高筑。不屈的红旗咬定扎干不放松,终于成功。从红旗的经历中,小说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好的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让我们从中悟出一些生活的哲理,我以为《茂密的扎干林》也是一篇难得的励志力作。小说讲述的是红旗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另一方面可以说也是上苍馈赠给大戈壁人的扎干助他成功的。所以我说这篇小说也算是一篇极佳的生态小说。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来说不仅是欣赏和审美的对象,更是不可脱离的生存根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的理想始终贯穿在黄聪的这篇小说中。扎干就是梭梭,曾经梭梭在阿拉善遍布大漠戈壁,它的寄生物肉苁蓉也没有像今天这么知名。曾几何时扎干林成片被毁,这些年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但又一味地开发,一味地扩张,使戈壁脆弱的生态受到极大影响。小说通过新的角度反映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下新型牧民红旗的人生追求、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冲突,揭示出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这篇小说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形象地讲述了红旗在扎干林里的奋斗史,小说人物中金花的性格十分成功,给人留下很难忘的印象。黄聪小说第二个特点是语言。读黄聪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文中运用了大量阿拉善方言。阿拉善其实是一个移民地区,由于历代亲王大都是大清驸马,亲王作为大清人质自小都在北京生活,这种特殊关系,让京式普通话成为阿拉善的官方语言,但在阿拉善民间交往中(指汉族人)多是以甘肃民勤人和宁夏人为主的百姓,于是一种界于宁夏话和甘肃话之间的、两边移民和阿拉善土著人皆能听懂交流的语言诞生了,这就是阿拉善方言。

我们看到作者的文笔常巧妙地将阿拉善方言运用其中,如你们天天务艺这个你看现在放牲口的根骨都没有了我就是恰了没文化的亏了等。在阿拉善方言中,务艺意为练习,根骨意为无力气,意为吃亏。这样的方言词句文中还有很多。方言的运用使黄聪的小说具有了质朴的乡土气息,也使表现民俗的叙述更加真实。民俗是生活文化的基本构成,民俗生活是生活文化的基本表现,包括人生的基本内容,方言则是其积淀。一定程度上小说的语言就是小说的内容。著名作家莫言的《丰乳肥臀》等小说语言中就渗透了浓厚的山东地方方言情调和底蕴,这种语言的独特性更多的源于他的山东高密东北乡方言的哺育,显然一个作家在使用自己的方言母语上是拥有更大自由空间的。方言让黄聪的小说有了一种特殊的语感,这种语感应当属于语言中那种较深层次的东西,形成了黄聪创作的底色。

黄聪的小说有特色、有意味,生活经历使他能站在人性的高度,对作品中的人物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鼓励。把小说写得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现代小说不再注重故事了,但我认为一篇好的小说,还是要有一个吸引读者的故事,依靠故事的发展推进情节的发展,在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沟通与读者引向深层审美的目的。黄聪是一位会讲故事的作者,而这些故事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因此他讲的故事经得起推敲。现实中有些小说家将新闻事件发挥一下当小说,貌似贴近生活,仿佛十分精彩,但缺少文学意味,实质没有灵魂性提升。就像现代一些画家靠照片创作画一样,作品无立意,当然就无意味。小说要传达的是意味,故事也是载体。

黄聪的小说没有宏大叙事,不以历史事件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叙述对象,也不以相关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为叙述目的,而是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作品中的人物也由典型的政治化的人物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读者从黄聪的小说中能够感受到的,是时代和即使地处边远的西部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在诸多方面发生的变化。

黄聪毕竟还很年轻,生活和写作经历有限。从他的小说中不难看出某些不足。如小说缺少对沙漠戈壁诗意的描绘,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不够集中,悬念设置未能扣动人心等。个别小说就整体而言,无论在作品结构上、文字上或是细节的描写上,都能从中窥见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痕迹。

如今的文坛是很活跃的,各种各样的脚印叠加交错,让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认定的路,每一条路上都会有成功和失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戈壁牧区深处的社会关系也必然产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让我们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涌现前所未有的心理阵痛、苏醒或诗情,相信黄聪的文学创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不断拓展自己的天地。 

(在线责编 尚书)


【黄聪简介】黄聪,网名“漠月.苍狼”,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理事,阿拉善文化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在《朔方》、《草原》、《骏马》、《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丝绸之路》、《潞水》、《洛水》、《内蒙古日报》、《五月风》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作品大多以描述大漠人文风情为主,表达对家乡大漠深深的眷念。



推荐阅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