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三惜”思想要不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27 16:46:46





又到一年果红时,果实采收前后“卖果、施肥、间伐”成为果园管理工作的重点。可是,在生产中多数果农普遍存在卖果时“惜售”,施肥时“惜钱”,间伐时“惜树”的错误倾向。“三惜”思想严重制约了务果效益的提升,若不转念,谁都不能替你解难。尚能回头,自会感到兴果有道!

先说“惜售”。近期,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果农反映今年苹果价格与前几年同期相比跌了近三成,而且货多客少。我在微信中是这样回复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去年贮果者大多赔了个“半死不活”,果农大部分赚了个“盆满钵溢”。为什么只准果商赔,我们的利益就不容受到丝毫伤害。况且就目前的市场价格而言,亩均产值上万元的示范园为数不少,一般果园的亩产值也可达到5000元以上。就比较效益而言,务果还是大有“钱”途!特此提醒广大果农:果品的最终价值要在市场中体现,合理的价值要使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都有利可图。这就要求大家在市场经济时代要学会洞察风云,适应市场,顺价销售。切莫再让果商说:“果农生得怪,贵了惜售,贱了抢卖”。




再说“惜钱”。著名果树专家汪景彦老先生曾讲到:建立优质高档园,要有科技投入、资金投入(亩投资3000元以上)、劳力投入(25~30个劳力/亩),而且各项优质措施要按时、保质落实到位。优质高档果园是一条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之路。现在已到秋施基肥黄金期,而我们有些果农最近却有“果价降了,信心低了”的消极思想,在施肥投入上存在“惜钱减量和推迟施入”的错误倾向。

大家知道,果树是多年生经济林种。长期固定在一块地上年复一年地生产结果,每年要产出与收获几千斤、甚至上万斤果实,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如果只耗不补,生产者迟早会出现投入劳动和其它物化费用而得不到收获的那一天。为了平衡果树产出与土壤养分供求矛盾,施肥则是常用的重要手段。例如:蓬莱市刘沟镇胡家村曲受彭老先生的乔化红富士从不环剥,连续14年亩产稳定在18000~20000斤的高产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很重视肥料投入。他的每棵树除了每年增施150~200斤纯鸡粪或纯羊粪外,还坚持秋施和生长期追施30多斤商品有机肥、复合肥、中微量矿物肥、生物菌肥等全营养配方肥。凤翔县示范园主巨三申老师9月10日前每棵树已施商品有机肥15斤、豆粕类微生物菌肥10斤、复合肥3斤、合阳县示范园主王青民近年来苹果亩均产值连年在20000元左右,他们每棵树年均秋施基肥(美佛罗复合肥+地易得微生物菌肥+稀肽胞脲)均在30斤左右。,我再次强调:务果贵在高投入,大舍大得。




三说“惜树”。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果树无光不结果。可是,时至今日我们许多盛果期园仍然存在“园密、树密、枝密”三密现象。由于行间交接、株间交叉、无效枝叶过剩,很难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发挥单株与群体的综合生产潜力,导致生产投入加大而效益低下。前多年,“大改形”作为解决盛果期苹果中后期郁闭问题的关键措施,在改善个体通风透光条件和提高品质等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时由于多数指导者与管理者缺乏全局观念,改形后的果树经过几年生长发育,生长期光照恶化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深刻反思我国苹果栽培体制由稀植——密植——适度栽植演变过程中的利弊,目前通过大改形不能解决问题的郁闭园就要间伐。



张文和老师指出:栽植密度过大和计划密植方案实施不到位,盛果期郁闭园的临时树如果长期保留,就会构成更加郁闭的群体,这样果园就变成了“小森林”和水泄不通的“防风林”,有何经济效益可言。北京中日友好果园的乔化红富士苹果之所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行宽树稀(株行距3×5米,每亩33株);甘肃静宁贾升平的果园连续三年的亩均产值都在2~3万元,其密度仅为5×6米(每亩22株)。由此可见,采果后对盛果期郁闭园实施“间伐”势在必行!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愿勤劳的果友金果满园!





特别提醒:转载必须署名来源:金旺果树微信公众号,并署上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