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小学生”的集邮“老前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25 10:15:47



场景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本报记者 乔伟) “原本我以为在集邮领域也算小有成就,但是跟那些网友比起来,我才真是个‘小学生’!”。谈起34年的集邮生涯,张掖市65岁老人范干聪显得很谦虚。

        第一次见到集邮爱好者范干聪,他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起了由他一手制作完成的一本本邮集,这些邮集涵盖了我国山川大河流经走向、自然文化遗产历数盘点、中华民族寻梦足迹等方方面面。打开、介绍、翻页……展示中,范干聪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点闪失,而他对邮票的热爱也可见一斑。摩挲着眼前一本本厚厚的邮集,回顾起三十多年的集邮生涯,65岁的范干聪感慨良多。

        与许许多多普通的集邮爱好者一样,范干聪对邮票产生兴趣也是源自于对漂亮邮票的喜爱。小学五年级时,范干聪看见同学的邮票簿,就被眼前图案精美的四五十枚邮票深深吸引住了。上世纪60年代,书信还是人们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那时只有14岁的范干聪,见到亲戚的来信信封上贴着漂亮的邮票欢喜不已。起先,他只是喜欢看,慢慢地,收集这些邮票的想法越来越浓。他将旧信封泡在水里,将邮票背胶化开,轻轻地把邮票取下来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邮夹里……就这样,范干聪开始了他的集邮生涯……随后的时间里,范干聪当兵、工作,渐渐繁忙了起来,集邮也只能当做闲时的消遣,忙了便无心照管,而集邮的水平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收集邮票的阶段,并没有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寒来暑往,转眼间,那个原来爱好收集邮票的毛头小伙子也渐渐步入了中年。2001年,因为企业改制,52岁的范干聪从张掖市收割机厂提前退休,退休后的生活虽然清闲,但是忙了一辈子的他却有点不适应,“突然就闲下来了,有点无所适从,这时候就又想起了邮票”,范干聪对记者说道。此时的范干聪,有了充裕的时间去研究邮票。2003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范干聪也从零开始自学网络知识,开了博客,加了QQ群,而网络也给这位集邮发烧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跟网友的交流里,范干聪慢慢地了解了集邮知识,极限片、首日封、原地封……一系列陌生而又新奇的名词蜂涌闯入了他的生活,他也慢慢开始学习制作邮集。“一下子接触了这么多新鲜知识,对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是个挑战,但我也乐得接受!”

        谈起34年的集邮生涯,范干聪感到乐趣无边,这方寸天地间,不仅让他汲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更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他告诉记者:“有时为了集到一张邮票,要废好多周折,但有时候,也会在机缘巧合间得到自己心爱的藏品。”有一次,范干聪寄了挂号信去上海一家邮政所,想要收集一枚邮戳盖印,但是信寄到后,工作人员却不小心全部盖歪了,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工作人员又附了一张极限片连同邮戳盖印一齐寄给了范干聪,这张极限片却正是范干聪苦寻而不得的。“极限片是邮品收集中具备各种信息的藏品,包涵邮票、邮戳和邮票上的风景原图,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范干聪解释道。

        在30多年的集邮人生中,范干聪取得了颇多荣誉。2013年他被评为“甘肃省集邮先进个人”,几年间制作完成的数本邮集先后获得省市级奖项。与此同时,他还联合本省邮友,选择红西路军历史上重要的十个节点,开发制作了一套10枚的纪念戳,填补了红西路军邮品的诸多空白。现在,范干聪是张掖市集邮协会的常务理事,今年12月,范干聪更是踌躇满志,策划举行自己的第一次个人邮展。展出当天,他毕生收藏、精心制作的9部邮集,80框,1240个贴片,4千余枚邮品将和全市集邮爱好者见面。范干聪说:“集邮是数年磨一剑,它不仅仅是为了收藏那一张小小的邮票,更重要的是收藏过程中体验到的乐趣,这便是集邮的意义所在,更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本辑编辑:宋鑫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