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宣公、成公的被动抵御到秦穆公的主动称霸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29 07:05:10

大秦帝国前传


【引言:我整理的这部大秦帝国前传,主要叙写的是秦国孝公之间的那段历史,它大致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约900年到公元前765年的近一百四十年历史中,从非子时的秦地实现了向襄公时的秦国的飞跃。第二阶段:公元前766年到公元前675年的这九十多年时间里,经过文宪武德四公的努力,。第三阶段:公元前675年到公元前621年的五十多年时间,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逐步称霸西北,名列春秋五霸之一。第四阶段:从公元前621年到公元前362年的这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秦国和其他老牌中原诸侯大国一样,几乎都是同时处在衰落期。直到那个,在魏国避难、滞留、学习近三十年的秦献公的登位,才阻止住了秦国继续衰退的脚步。】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第三阶段,即公元前675年到公元前621年的五十多年时间,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逐步称霸西北,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文宪武德等人虽然创建了秦国的国家管理制度,但是秦国在中原诸侯国中的实力依然有限,影响力有限,近乎于没有影响。公元前679年至公元前678年,在齐桓公搞的两次会盟中,可能是因为国力和地域原因,秦国没有被邀请参加。

秦德公死后,周王室因“子颓之乱”事件也开始衰败,中原地区进入了动乱期,齐国、晋国开始称霸诸侯。公元前675年,秦德公的长子继位,史称其为秦宣公。在周王室的内乱事件上,秦宣公选择了旁观,低调地发展着秦国,继续执行韬光养晦的富国政策。


无事家中坐,他人也会寻事找上门。秦国的东邻晋国,对秦有了觊觎之心,率先动手入侵秦国。公元前672年,秦宣公正式对晋宣战,这既是秦晋之间的第一次正式开战,也是秦国第一次对东方诸侯国家正式作战。两国在小打小闹中斗了七八年,战事对两个国家和春秋的总体形势,也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公元前644年,在位十二年的秦宣公去世了。有人曾评说他的历史功绩是:将秦国从一个专注于内部发展的封闭式诸侯,转向了与中原文明国家争强的自信社会。这个观点,我不认同,主要理由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是,秦晋之战,是因为晋国的侵扰而进行的防御性保卫战,是被动的被人欺负。


二是,历史记载中没有秦国此时主动进攻的记载,秦的参战是被动的。


三是,,逐渐了解和熟悉了与中原诸侯国之间打交道的一些规则,,或许会在打的过程中产生想法,不过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要想办法先渡过眼前的战争危机。


四是,也正是在与晋的交往中,让秦国认识到了与中原国家的实力差距。


公元前664年,秦宣公的弟弟继位,史称为秦成公。在位仅四年他,没有大错,但有大功,。当齐国攻戎人孤竹国时,秦国没有出兵援助孤竹国,没有选择和齐国对抗,而是继续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内的稳定发展与长久治理上,成公尽到了一位守成之君的责任。




公元前660年,秦成公的弟弟继位,史称秦穆公。当看完宣公、成公、穆公这三兄弟对待爵位的传承时,我不仅想到,在中国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力自相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大秦帝国的末期,秦二世对兄弟的屠戮,导致帝国二世而亡;郑庄公兄弟相残,被《春秋》讥讽为兄不兄弟不弟;曹植虽然七步成诗,终被曹丕幽禁而死;李世民更将兄弟相残的场面演得鲜血淋淋……而这三兄弟能够在权力问题上做得这么好,确实在后世的历史中极为少见!也正是兄弟一心,才给秦穆公留下了一个国力较西戎来说相对强盛的国家。


自秦穆公继位后,他的胸襟,他的抱负,他的才能,他的功绩,他的求贤若渴,让他成为了一位秦国历史上的有为君主,成为了秦国历史发展中又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不仅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更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今天,我们再来看那些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时,依然会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令人心生敬仰。


一是,义服由余,实现了称霸西北的愿望。由余本是西戎绵诸部族派来出使秦国的使者,他以“仁义治国”的理念,在让穆公耳目一新,也让穆公心绪不宁,急切的想笼络为己所用。君明臣贤,内史廖就给献了一个“诱戎王声色享乐,让由余因劝谏失宠”的离间计,收服了由余,为以后的讨伐西戎进行了人才储备。关于与由余这个人有关的故事,我将会再写一篇文章,题目是《秦获由余西称霸,戎失由余亦丧邦》,重点对他个人的功绩以及当时的秦国的形势进行探讨,敬请期待,也请朋友们到时多指正。


在发生了烛之武退秦师(我个人之前曾在历史大学堂公众号中发过一篇关于此事件的文章,题目是《烛之武为什么能几句话就劝退秦师,这背后有何玄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参照一下),弦高犒师等故事之后,秦国在崤山被晋国偷袭了,全军覆灭,主帅被擒。,军事场合的复仇,让这两家又打了几年,直到公元前624年夏天,秦穆公和孟明视再率秦军,东渡黄河,采取破釜沉舟的战术,在王官大胜晋军。王官之战并没有彻底打伤晋国,晋国暂时采取守势,而秦国东进中原的势头却也被晋国阻挡住了,秦国在战略生存空间的拓展上也暂时的陷入了困境。


公元前624年秋,秦军携王官之战的余威,在由余的带领、参与和谋划下,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降服了戎人中最强的绵诸戎。绵诸王的被俘,让其它西戎小国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和勇气,之后多闻战而降。平戎一年,穆公开地千里,益国十二,将秦国的国界向南扩至秦岭,向西直达狄道(甘肃临洮),向北到朐衍戎(宁夏盐池),往东进驻黄河,扬名扩地西北,中原诸侯震惊。为此,周襄王派人送来了金鼓予以祝贺,穆公的西方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室的认可。


二是,通过联姻,建立起来的“秦晋之好”,为双方换来了暂时的和平。公元659年,派兵征服了和晋国之间的这部分戎人,与晋国成为了邻居。,背后都有双方各自的打算。对于晋国来讲,年老的晋献公为了稳定周边的秦、齐、楚等国,虽然看到了秦国的崛起,但因为秦国的韬晦,故将威胁的防御重点放在了那个显得咄咄逼人的楚国身上;与秦国的和好,也会让晋国的西边有一个安全的屏障,防止戎人侵扰;另外,让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当自己的女婿,对晋献公来说,也变相的提升了自己的威望。接到穆公的求娶信后,同意将大女儿穆姬嫁给他。也正是这个穆姬,后来极力劝说穆公,将被俘的晋惠公放回了晋国。后来,晋文公又娶了穆公的女儿文嬴。崤山兵败后,这个文嬴又求儿子晋襄公,将被俘的孟明视等三名秦国大将放回了秦国。


对于秦国来讲,经过多年与晋抗争的实践证明,对抗没有出路,只有和平才能换来发展;晋国作为东方有影响力的大国,与晋搞好关系,就可能与东方其它诸侯国拉上关系;这也可能是一个为了拉拢示好的手段,,借“秦晋之好”,。,还给穆公带来了意外惊喜,让他意外的获得了“五羖大夫”百里奚(我个人之前曾在历史百家争鸣公众号中发过一篇关于百里奚的文章,题目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换来的贤相百里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家争鸣里,翻到2016年12月22日,参照一下)。百里奚与蹇叔的入秦,不仅为秦国带来了中原大国先进的文化、,,为秦国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思想技术层面的飞跃。


孔子在一次与齐景公的交谈中,曾经谈到秦国。齐景公问,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国,变强的原因是什么?孔子说:秦国国小,但志大。


三是,“秦晋之好”也为秦国插手晋国内政提供了便利。秦穆公刚继位时,秦国根本不能和齐晋等中原老牌诸侯国相提并论,风云变幻的局势给了他充分施展的机会。在与东邻晋国的交往中,从晋国“骊姬之乱”、“里克弑君”到晋公子夷吾请求派军队护送回国登基成为晋惠公等一系列事件中,穆公找到了以后能够干涉晋国内部事务的理由。公元前645年秦晋之战中,晋惠公被俘了,用儿子公子圉(yǔ)换回了自由。接着,公子圉又成了穆公的女婿。不久,公子圉成了晋怀公,执政能力比他的父亲还要差。秦穆公又将嫁给公子圉的女儿嫁给了公子圉的叔父重耳,并派兵护送重耳回晋,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此后,因为扶持晋文公,秦国的影响又开始在东方诸国中被传唱。


四是,因为利益的需要,秦晋从亲家很快又变成了仇家。穆公期间,中原其他诸侯国也发生了许多大事,齐桓公死了,齐国的霸业结束了;楚国齐国打打好好;以仁义自称的宋襄公也想称霸了,出现了以宋襄公和楚成王分别为首对立的两个国家联盟,之间也演了不少打狗看主人的事情,不过宋襄公最后还是在泓水之战中败给了楚成王。周王室的王子带,引狄人(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分别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袭击了周都,周襄王逃走了。在这次勤王中,秦穆公因为地理缘由和对晋的关系问题,将称霸的时机让给了晋文公,随后形成了齐、秦、晋三强联合对楚的战略格局。公元前632年,晋楚之间发生了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大败楚军,坐上了霸主的位子。晋文公约秦伐郑,结果让烛之武给搅和了,在郑国问题上,秦晋开始反目,让秦国首次实现了国外,也在史书记载上留下了烛之武的大名。后来,秦楚结盟抗晋,春秋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可怜的郑国,为了自保只能在各个强权之间左右摇摆。公元前627年,郑国弃秦投晋,穆公生气,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jiǎn)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率军远袭郑国。因为郑人弦高,秦军只能转灭滑国。在回国途经晋国的崤山(xiáo)峡谷时,被晋襄公率兵伏击。崤之战中,晋军主动出击,设伏围歼了孤军深入的秦军,秦军三主将被俘,全军覆灭,崤之战让秦晋之间由友好转入了敌对状态。从此,秦晋之好成为了历史,两国之间进入了靠军事实力争夺话语权的时代。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再次率军东征晋国,两军在彭衙相遇,史称彭衙之战,这次仍以秦军的失败结束。公元前624年,秦穆公率兵东征,孟明视率军渡过黄河后,用了“济河焚舟”的战术,也就是将渡河的船只一概毁掉,以自陷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拉开了秦晋王官之战的序幕。在秦军连下四城后,晋军转入了战略防守,无法东进的秦军只能挥师崤山,埋骨奠祭了三年前战死此处的英魂。在晋襄公的强力对抗下,秦军虽然取得了王官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西方霸主的地位,却破灭了穆公东进称霸中原的梦想,秦国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将目光转到了还是很不安分的西方戎狄人这里。


五是,关于穆公仁义方面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穆公亡马”。因为他的大度,换来了知恩图报的三百勇士。这件事,,民心归服。当然,作为人类最为亲密的伙伴,马在历史记载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并又写了一篇文章(我个人之前曾在历史百家争鸣公众号中发过一篇关于趣谈马的文章,题目是《历史记载中与马有关的哪些有趣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猛戳链接)。


公元前621年,在位三十九年的秦穆公去世了。不过,陪葬的人数达到了177人,中间还有三位贤臣。秦人哀痛,流传下来了一首关于当时秦人悼念他们的诗《黄鸟》,其中有这样一句:“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穆公这位有为的君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秦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时的秦国,这个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崛起的国家,终于可以和中原的老牌诸侯国齐晋等国坐到一个桌子上了,。不过,秦国虽然在国际上的影响已经产生,,依然不能和中原的诸侯大国对抗,它的崛起依然不能对其他诸侯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它还被晋国阻挡在千里之外,除过它的事迹曾随风飘到过中原各诸侯国外,它还没有从实质意义上进入中原。


敬请期待和查看下篇文章,秦史第四篇:《大秦帝国前传•从康公到献公,秦国艰难地跳出了发展的困境》。

作者:木林;个人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mulinsuibi】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