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胞波”的来历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31 12:25:49

每当周围同事和缅甸友人提起“胞波”这个词的时候,阿亚都会觉得亲切万分,同时也疑惑这个词的渊源,芽粉们是不是和阿亚有着同样的想法呢?今天,就和芽粉们简单聊聊这个词的渊源。从这个词的来历可以看出,中缅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可以说从很远很远的古代就开始啦!



自古以来,缅甸人民就称我国人民“胞波”,意为“同胞兄弟”。“胞波”一词的来由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三个龙蛋”传说。据缅甸著名史书《琉璃宫史》记录的一个传说:“在远古帝释时代,有位名叫龙桑蒂的龙公主,为看守四位佛祖的金杯而在海岛遨游时,与太阳神的后裔邂逅相爱。龙公主生下三个龙蛋,一个龙蛋从河里漂到中国,脱壳而出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龙蛋诞生时触地破裂变成宝石,因此,缅甸就成为宝石之国;第三个龙蛋沿着伊洛瓦底江漂到缅甸良宇,被一位骠族大叔打水时取回家中,孵出一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智慧超群,力大无比,又是一位神箭手,他就是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历史上著名的骠苴低国王。相传缅王骠苴低曾对中国古代王朝的大将说,中国皇后和他都是帝释太阳神之子,皇后所生王子就是他的外甥。故两国是亲戚,特授予“乌底巴”,含有“同母所生”之意--“胞波”的意思。从此,缅甸人民便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胞波”来看待,“瑞苗”在缅甸语就是“亲戚”的意思,“胞波”就是“兄弟”的意思,“瑞苗胞波”就是“亲戚兄弟”。




其实,不仅缅甸本土人民认为他们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母所生的同胞,连我们中国人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和缅甸掸邦(掸族)人民中流传着“波贺咪满”(意思是夫为傣族,妻为缅妇)的故事。从前傣族召清王有个王子,在王子20岁时,父王想为他娶媳妇,却被王子拒绝了。后来,王子来到缅甸京都阿瓦,看到一位美丽动人的缅族姑娘,十分爱慕,便提出与她成婚。姑娘的父亲货罕问清王子来历后,欣然答应此门婚事。从此傣族王子和缅族姑娘结成“波贺咪满”。傣族召清王对这桩婚事很满意,想接王子夫妇回来,但王子不愿意离开缅甸,直到生下儿子后才回国拜见父王。王子在中国住了四年后,便又带着妻儿返回缅甸。当王子夫妇又添了三个儿子后,经岳父货罕同意,让四个孩子各自去开辟自己的天下。两个儿子到了云南的景栋、孟连,另两个儿子到了勐永和景洪。几百年后,景栋和孟连当地居民互相争斗,景洪土司出面调解,说他们都是亲兄弟,应该自愿选择归哪个土司管辖。最后景栋和勐永表示愿归缅甸,景洪和孟连愿归中国。从此,这些地方的土司每三年就相互送礼一次,以表示相亲相爱,他们都是“波贺咪满”的后代。




这些传说尽管已不可考,但却反映出两国民间对中国和缅甸同源同根有着共同的认识,存在民族互通性。史学界认为,缅甸135个民族中的绝大部分民族都是从中国迁入,占缅甸人口99%以上的藏缅语支民族、壮侗语支民族、孟高棉语支民族的先民和古代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有着历史上渊源关系。有学者认为,掸族与傣族有渊源,克钦与云南的景颇族为同一民族。占全国总人口70%左右的缅族源于我国羌族,属于蒙古人种,起源于我国西北蒙古高原的边缘和西藏东北部、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缅甸首领阿奴律陀在公元11世纪初统一了缅甸,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以缅族为主的蒲甘王朝。



古代缅甸


景迈大寨


一国两寨图片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血脉渊源,两国人民的交往才尤其亲密悠久,中缅民间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据《后汉书》记载,缅甸少数民族部落国家曾在汉朝时期多次遣使中国。唐朝时更趋活跃。公元802年,缅甸骠国王子曾率乐工35人到长安亲善。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赞扬骠国歌舞团的精彩表演。两宋时期,两国使节来往频繁。到了明、清时期,朝廷都设有“缅甸馆”,聘请缅甸学者从事缅文教授和翻译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其中《赠缅甸友人》更是形象地称颂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情谊:“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胞波”这个词就像一面旗帜,象征着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传统友谊代代相传,万世不绝!


(驻缅甸使馆供稿)


你离周边外交就差一个点击!
微信ID:亚洲雄风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